服務融入創新科技 提高資源回收效率

202206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全民減廢‧資源循環」乃大勢所趨,以清潔服務起家的碧瑤綠色集團(01397),近年致力連繫不同的綠色持份者,並將創新元素及科技融入資源回收服務,務求提升回收效率。今年,公司榮獲由東方傳媒機構頒發的「超卓上市企業大獎(創新資源回收)」,真是當之無愧。
碧瑤綠色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吳玉群(Phyllis)稱:「很開心及榮幸獲這個大獎,亦是對我們在資源回收、創新領域的肯定。」她提到,公司在2014年已積極拓展本地回收業務,自營多個回收設施,但坦言本港時至今日仍未建立完善的塑膠回收網絡,「由物流以至源頭分類均做得不太好,所以公司希望在收集環節上肩負重要角色,透過科技及數碼化等技術,強化整個收集效率。」
建港首間製造高端rPET及rHDPE塑膠廠
其中膠樽回收方面,碧瑤與歐綠保、太古可口可樂合組聯營公司「塑新生有限公司」,於屯門環保園建立本港首間製造高端rPET及rHDPE的塑膠回收設施,將回收到的飲料樽、清潔及個人護理產品容器等1號及2號膠(PET及HDPE塑料)製成塑膠原材料。Phyllis補充,「廠房現正在測試階段,期望盡快正式投產,屆時每日處理量最高可達100噸廢棄塑膠,希望可成為本港回收量及質素最高的塑膠廠房。」
至於要鼓勵市民主動回收,Phyllis不諱言需要在上游層面多下工夫,「予大眾覺得回收是方便,還有誘因及獎勵」。該公司在2020年推出「愛回收iRecycle」流動應用程式(App),讓市民、企業、回收商多個持份者參與其中,為資源回收出一分力。
用戶只要透過此App,即可預約專人上門回收,兼換領不同的獎賞及購物優惠,現時會員數目逾一萬。Phyllis表示,公司冀透過應用程式配合大數據,建立更完整的回收鏈,推動「循環經濟」應運而生。「例如Shell提供了地方予碧瑤擺放回收桶,市民既可入油又可順便回收儲iDollar;與外賣平台foodpanda以至送貨平台Zeek斑馬合作,就是鼓勵市民到戶回收。」
冀「轉廢為材」帶動「循環經濟」
碧瑤又表示,公司還有兩項創新生物科技項目快將投入運作,同樣位處屯門環保園,冀透過「轉廢為材」帶動「循環經濟」繼續向前行。就以「生物炭生產工廠」為例,原理是透過高溫碳化處理本港的廢棄園林木材,製成廣泛應用的生物炭,「種植上可以鎖水、鎖養分,令泥土不會大量流失水分及養分,部分則作過濾之用。」
另一生物科技項目則與處理雞糞、廚餘有關,引入黑水虻這種昆蟲進食雞糞,可孕育出極高蛋白質的生蟲及乾蟲作有機飼料,以及蟲糞作有機肥料,以生物轉化技術解決廢物問題,處理本港三分之一,亦即每日約10噸雞糞。
Phyllis又提到,環顧周邊如台灣、日本等地,這十多年來環保產業已漸入佳境,相信香港在不久的將來同樣做到,「就如新界北部發展就朝『智慧城市』的方向規劃,不僅處理電、水等能源項目,相信廢物處理及回收亦是必然有的規劃」。她又認為,「碧瑤基礎夠強,能夠把握機遇迎接這個新產業來臨」,將持續朝「技術化、科技化及數碼化」的方向發展!
(資訊由客戶提供)
免責聲明:此文章內容為客戶個人意見,不代表《東方日報》及《東網》立場,亦不構成任何的投資建議及並非作為投資或交易目的用途。任何文章涉及的法律責任與《東方日報》及《東網》無關。投資者應注意投資涉及風險,股票價格可升可跌,投資前應先了解清楚及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