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成半受訪者網絡成癮 曾與家人衝突 機構籲老師發掘學生潛能

202206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路德會公布學生上網習慣調查結果。
現時大多青少年皆機不離手,沉迷於網絡世界。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組於去年(2021年)10至11月間,就「學生上網習慣」向14間中學的中二及中三學生進行網上問卷調查,2,256份有效問卷中,發現逾6成半受訪學生出現輕度或以上的網絡成癮現象,其中逾5成受訪學生每日課外上網時間平均更達4小時或以上,多為玩遊戲、睇片及瀏覽社交平台為主,其中以YouTube及Instagram最受學生歡迎,分別達615人和600人。機構促請社會業界關注,善用網絡溝通,發展學生多元潛能。
調查又指,68%學生回家後會立即上網,其中更有過半學生表示上網被打擾會感到煩躁。同時據社工觀察,家長更常因擔心子女上網時間過長影響學業及作息,與子女產生摩擦,故調查發現,有65.6%受訪學生曾因上網致與家人發生衝突,包括發生口角,反映網站成癮程度越高,發生衝突次數亦會越多。就讀中三的魚仔與普遍年輕人一樣,放學回家第一時間上網跟朋友打機,他形容自己初時有輕度網絡成癮,亦曾因此與家人起衝突。惟後來結識釣魚師傅,並善用網絡發展興趣。近年透過拍片分享釣魚過程,上載至個人Youtube頻道,成功吸納不少訂閱者。魚仔坦言「由最初野蠻變得開朗,口才又好咗」。父母表示欣賞其熱誠,故支持魚仔繼續以網絡發展興趣,包括資助購買拍攝裝備等,最終平衡了因上網問題與家長所產生的衝突。
機構註冊社工葉國治建議,老師不應只留意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多留意其他學生校內行為,盡量發掘學生網絡潛能,協助展現於現實世界,包括邀請具領導才能的學生於校內擔任不同崗位,如學生會;至於家長亦應多關心子女上網行為及習慣,保持良好溝通,如與子女發生衝突時,應向專業人士求助。另一名社工黎燕芬亦表示,需要把網絡世界的危機轉成契機,協助健康上網,發展多元潛能,魚仔的故事引證了網絡世界也有機會為青年發展和成長帶來正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