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壓力影響 增加患產後抑鬱風險

202207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冠疫情下產後抑鬱個案有上升趨勢,其成因包括自身情緒病、社會及經濟壓力等。有醫生提醒,若不正視,或影響媽媽身心及寶寶成長。而伴侶應避免責罵太太,多花時間陪伴她,建立安全環境予寶寶等。醫生認為「一日一粒藥」可能是比較簡單的治療方法,可讓其盡快康復,重拾媽媽的角色,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產後抑鬱的成因跟普通抑鬱症相若,也跟過往的病史、生產前後的壓力有關。精神科專科醫生汪嘉佑稱,媽媽懷孕過程賀爾蒙變化大,易有情緒反應;若反應持續或強烈,變成惡性循環,負面情緒會愈滾愈大。疫情前,約半數媽媽產後首兩星期出現輕微情緒困擾,10%至15%產後兩個月出現產後抑鬱;在疫情下,多6%抑鬱症個案,故預料患產後抑鬱的風險比已往更高。
汪指出,產後抑鬱的病徵,除一般的抑鬱徵狀外,在心理上會過分擔心寶寶,譬如持續擔心寶寶生病、認為「自己是個差勁的媽媽」、自己「欠咗寶寶」而在行為上傷害到寶寶。若媽媽情緒長期低落、沒有精力、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認為世界只剩下自己及寶寶等,都可能是抑鬱的症狀。治療方面,可分為藥物及心理治療,而伴侶的支持亦很重要,丈夫應跟太太建立夥伴關係,同一陣線照顧寶寶,留意她有否自殺風險等。媽媽也宜在寶寶睡覺時,抽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