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中座大樓90周年 8.20開放日 參觀二級歷史建築

202208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走過繁忙的銅鑼灣鬧市,行至禮頓道一帶,驀然發現一座獨樹一幟的古舊建築。在活化保育才可保留歷史建築的現今社會,保良局中座大樓雖承載着近百年歷史,但毋須活化,大樓至今仍舊堅守保護婦孺的使命,成為本港為數不多、由啟用至今仍在活躍使用的二級歷史建築。中座大樓今年迎來90周年,將舉辦開放日予公眾參觀。保良局歷史博物館館長楊秀玲說,自20世紀開始拯救被人口販賣的婦孺、為婦女提供領婚服務、為兒童提供教育機會,中座大樓見證婦孺工作的演變。
19世紀末,香港拐賣人口、逼良為娼等案件日增,保良局因此成立。直至1932年,保良局正式遷至斥資10萬港元的中座大樓。中座大樓外形設計具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保留了西式的窗框設計、束棒裝飾、粗琢石工、半圓楣窗和水磨石建材等;同時又有中式楹聯石刻、倒轉的蝙蝠「福到」裝飾,融合中西文化成就了中座大樓的建築風格。大樓上層為兒童家舍,地下是保良局歷史博物館和關帝廳等。作為一座仍然活躍使用的二級歷史建築,在保育時不同於其他歷史建築,可以長時間暫停使用,大樓需顧及一眾局童等使用者。楊秀玲表示,平衡保育和使用之間,是大樓「經常會面對的難題」,但一切應以兒童安全為先;而恒常保育工作包括為門口的碑記「貼金」,或是修護關帝廳的貢台等。
保良局文獻紀錄了每一個入局婦孺的經歷、出局原因,楊形容:「全部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例如昔日有領婚服務,即是為局內適婚婦女作媒人,尋「好人家」。文獻記載早期領婚登記有較多成功例子,但到60、70年代開始減少,「婦女多咗自己主見,會介意男方年紀大或是外江佬就唔要」,反映婦女地位上升和時代變遷。為慶祝落成90周年,中座大樓將於本月20日至21日舉行開放日,屆時除平日亦會開放的博物館外,更有親子藝文活動,歡迎公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