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近視幼齡化 長睇電子屏幕高代價
202208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疫情下學童經常進行網課,雙眼長時間對着電子產品,令近視發病率激增。(受訪者提供)
新冠疫情在港持續逾兩年半,本地學童經常進行網課,雙眼長時間面對電子產品,令學童近視發病率激增。有眼科醫生指,深近視在學童間愈來愈普遍及「幼齡化」,當眼球過度拉長,會增加日後患上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白內障及青光眼等併發症風險。眼球拉長後無法逆轉。醫生提醒,孩童階段控制近視是關鍵,新學年即將展開,學童在學習上需與電子屏幕及書本有適當距離,亦需有充足戶外活動時間,有效減慢近視加深速度。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任卓昇表示,香港是近視患病率較高地區之一,患病率亦隨年齡上升,在8半歲的兒童中,有40%患有近視。近視成因包括遺傳及環境因素,前者是指父母若患有深近視,其子女較一般同齡人易有近視;若父母雙方都有深近視,小朋友患近視機率更是同齡人12倍。環境因素則多與缺乏戶外時間、近距離閱讀及教育水平等有關。他分享個案,今年9歲的梓豪,於4、5歲時檢查出有300至400度近視,並每年有逾100度增長,直到去年7月已有750至800度的深近視。他進行阿托品眼藥水治療後減慢了近視加深,一年間僅左眼近視增加25至50度。
深近視是指近視度數達600度或以上,眼球視軸長26mm或以上。愈年輕患上深近視,代表眼球過度拉長,組織亦愈拉愈薄,增加患上併發症風險。深近視的人,患上黃斑病變風險是一般人的約850倍,視網膜脫落風險約12倍,青光眼風險是3倍,白內障風險是5倍。新冠疫情期間,本港近視爆發式增長,任卓昇去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學童近視研究,分析1,793名6至8歲的本地學童,發現疫情前近視發病率每年約12%,疫情期間急增至30%。近視加深速度方面,疫情前學童每年平均加深約40度,疫情期間每年加深80度;眼球拉長速度亦是疫情前的一倍半。學童戶外活動時間亦大大降低,疫情前平均每日有約1.3小時戶外活動時間,疫情期間每日戶外時間縮短至0.4小時,而電子產品的屏幕觀看時間則由每日2.5小時增至7小時。
他續稱,預防或減慢近視度數加深的方法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很多研究已證實,戶外光線有利控制近視,足夠的光照度可刺激眼球分泌多巴胺,控制眼球增長因子,從而減慢眼球拉長。一般來說,光照度至少要有1,000lux(光照度)始能控制近視增長,室內光照度無法達此數目,而樹蔭下光照度約3,000lux,烈日正午有約3萬至5萬lux。他建議,學童每日至少有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每周合共14小時。除了光線充足,戶外活動亦可減低對電子產品的依賴;而學童維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亦重要,建議每閱讀30分鐘便要讓雙眼休息,閱讀的距離至少有一呎,閱讀的光線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