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科學家首次發現 末次冰期北極物種南移確實時間

202211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極地物種北極介形類。
物種為了存活,必先擇地而居,方能持續發展,讓基因傳承。因此,追蹤物種遷移的軌迹能為保護物種免受環境威脅定下重要策略。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王賀博士和安原盛明博士,聯同河海大學、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透過研究東亞冬季風,首次發現了在末次冰期時北極物種南移的確實時間,這將有助理解亞洲季風的變化,以及了解氣候變化對極地物種的影響,從而減低物種的滅絕風險。其研究成果已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
通過利用採自西北太平洋鑽孔岩芯中的微體化石,團隊得以進一步了解東亞冬季風的變化及其跟海洋生物的關係,首次發現末次冰期兩次北極介形類南移事件,更確定這兩次事件的發生時間,分別是12萬至10萬年前,及3萬至1.5萬年前,此兩個時段也與東亞冬季風增強的時間脗合。因此,研究團隊認為在這兩個時段期間,由於東亞冬季風的風力增強,促進了黃海古冷水團的形成,水溫降低使得喜冷的北極介形類能夠生活在黃海區域。
王賀解釋:「為了更了解東亞冬季風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以及喜冷物種如何響應氣候變化的問題,最大的挑戰是找到能反映古環境的研究指標。幸運的是,我們在黃海的一個新的鑽孔中找到很多保存完好的介形類標本,當中包括北極物種和熱帶亞熱帶物種。介形類具有雙瓣鈣質殼,是最常見的節肢動物化石,可謂完美的化石記錄,為重建古環境提供理想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