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假難民禍港不息 1年又燒13億 入境處遣返不遺餘力

202211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假難民為本港帶來嚴重治安及經濟隱患,滯港的免遣返聲請者現時有近1.5萬人,過去10年,港府已為他們狂燒85億元公帑,預算2022/23年度再倒錢落海,耗費近13億元於他們身上。針對假難民,入境處多年來着手打擊,近年亦落實多項措施,包括從源頭堵截、加強打擊黑工及加快遣送等,並取得正面成效,料明年遣返人數將增加兩成至1,200人,勢全方位打擊假難民。有學者批評假難民如同社會毒瘤,建議港府短期應設立禁閉營,長遠應尋求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
入境處副處長戴志源表示,不少聲請者濫用免遣返機制,以遊客身份來港後或從事黑工,一旦被揭發,便以此機制繼續留港,入境處為減少此經濟誘因,已持續針對性執法,重點打擊非華裔人士及聲請者從事黑工的罪行,其中在打擊非華裔人士從事黑工的行動,2020年每月平均進行近750次,2021年月均超過1,000次,今年初至10月更增至月均逾1,100次。值得留意的是,2021年被捕黑工有1,476人,當中30%(438人)屬非華裔人士;2022年初至10月有900人,37%(333人)屬非華裔人士,數字雖反映月均被捕黑工呈下跌趨勢,但涉非華裔的比率卻上升,當中大部分為免遣返聲請者。戴表示,留港聲請者多由同鄉介紹工作,從事飲食及清潔業,處方會繼續透過情報搜集及加強打擊黑工行動,進一步減少聲請者滯留。
戴稱,處方會繼續與內地執法機關合作,從源頭堵截非華裔人士偷渡入境。此外,去年8月生效的經修訂《入境條例》,有助入境處提高審核效率和防止拖延手段,包括可要求聲請者以可理解及溝通的語文通訊、接受身體或精神狀況醫療檢驗的安排等。他解釋,聲請者會想盡辦法拖延留港,如拒絕會面、聲稱文件護照遺失或身體不適等,條例修訂後,入境處在聲請者被拒聲請後,即使在等候上訴結果期間,仍可着手處理他們的遣返安排,包括聯絡領事館及核實相關人士的身份及旅行證件等,當有關上訴或司法覆核完成,即安排遣返。
他續說,將繼續以高效率處理審核聲請及提升遣返人數,現時處理每宗聲請的時間已大幅縮減,由以往25星期減至現時約10星期,新接獲的聲請個案更可即時處理,在2019年初已基本完成審核積壓的聲請個案。他又提到,受到疫情影響,遣送工作受一定程度阻延,但隨着疫情及航班回穩,有信心今年可遣返1,000人,明年可增至1,200人。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表示,滯港假難民不斷衍生治安及非法勞工等問題,儼如社會毒瘤,今屆政府上場前的中環槍擊案,同樣涉及南亞幫鬥爭,至今仍然未破案及起回失槍。他認為,假難民濫用免遣返聲請審核機制,不斷上訴拖延留港,浪費公帑,有假難民更會作奸犯科。
陳批評港府「無遠見」,長期對假難民問題視若無睹,建議應設立禁閉營及收緊甄別機制,若發現申請者屬經濟難民,應立即遣返,長遠應尋求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