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醫院均設中風溶栓治療 患者把握黃金3小時救治機會

202211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每年平均有約3,000人死於腦血管病,醫院管理局指出,坊間流傳本港僅部分大醫院才提供緊急治療中風服務,令不少市民遇上中風會「揀醫院去」,當局澄清事實上是全港公立醫院急症室都有中風溶栓治療(俗稱溶血針),故市民若出現中風徵兆,應馬上致電「999」找救兵,避免因遲疑錯失黃金3小時救治機會。有醫生提醒,近年中風人士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40多歲人士中風個案漸增,故年輕人亦不要掉以輕心。
明愛醫院顧問護師(中風科)江珠莉分享指,曾有中風患者在家出現徵狀後召喚救護車,當他知道要送往明愛醫院時就拒絕上車,並打算自行到大醫院求醫,惟出門時「已經行唔到」,最後要重召白車,幸該名患者未有因此延誤治療。53歲中風患者邵先生亦憶述,發病當日突然感到頭暈,一度以為是中暑,幸記得中風資訊,令他提高警覺,並及時送院,經靜脈溶栓治療,10分鐘便大為好轉,留醫3、4日已可出院,現時生活與中風前無異。
每年公立醫院有逾一萬宗因急性中風而入院的病例,當中包括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北大嶼山醫院副顧問醫生(急症科)黃世恒指,本港現時各醫院急症室已有血栓溶解劑的靜脈注射治療,病人出現急性中風後應盡快送院,如患者能在病發起3個小時內到達醫院,並經醫護臨床診斷為非出血性中風,便有很大機會接受靜脈溶栓治療,讓腦血管重新打通,血流得以通過,救活還未壞死的腦細胞。他補充,在黃金3小時接受靜脈溶栓治療,每7人有一人可恢復自我照顧能力,若3至4.5小時內接受治療,則每14人才有一人可恢復,數字相差一倍。而市民可憑「談笑用兵」口訣,判斷中風的先兆,包括說話有困難、面部表情不對稱,或一邊嘴歪掉、手腳無力或麻痹,當出現以上其中一個徵狀便有80%機會是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