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中文版家庭環境觀察量表 團體倡同工善用助幼兒健康成長

2023年01月12日 16:5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家庭環境及教育方式是幼兒成長中重要的一環。
家庭環境及教育方式是幼兒成長中重要的一環,而《家庭環境觀察量表》是國際間評量家庭環境的重要工具,但目前沒有經過驗證的中文版本。有團體聯同學術界人士研究中文版的《量表》,並指有關研究與原本的英文版結果相符。團體今日(12日)表示,家長親職壓力(履行父母角色的壓力)愈大,幼兒成長時,來自環境的優質刺激則愈少,又建議業界同工進行家訪時,可運用此《量表》,全面評量嬰幼兒及學前兒童的家庭環境,再輔以相關的家長壓力及兒童成長指標,促使家庭就不同成長階段的子女提供更好的環境,達致保護兒童的效果。
是次研究以家庭訪問形式,小童群益會聯同學術界人士邀請131個本地學前兒童(3歲4個月至6歲)家庭及129個嬰幼兒(3歲4個月以下)家庭參與。香港小童群益會署理助理總幹事馬若儂指,0至6歲是兒童腦部及身體成長發展的黃金期,具有優質刺激的家居環境和設備,以及良好的親子互動對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在中文版學前兒童的《量表》中列明8項量度家庭環境的指標供家長參考,包括「學習素材」、「語言刺激」、「家居環境」等。團體又稱,以「學習素材」為例,孩子應有最少兩樣玩具或遊戲可讓他們自由表達;而「家居環境」方面,則需要兼顧安全性及對孩子的吸引力,建議住所內部設計不應黑暗及單調。
2歲的明仔被診斷專注力、語言能力等較同齡孩子為弱,由媽媽獨力照顧。明仔媽媽表示,本承受頗大的經濟和情緒壓力,而在社工家訪後,按《量表》的指標評量家庭環境及親子互動,並按明仔的成長需要送贈玩具,例如協助明仔訓練溝通及社交技巧的公仔套裝、顏色分類玩具及訓練解難能力等。明仔媽媽稱,以往與明仔「買餸」後便回家,社工建議回家前可到公園玩15分鐘,給予更多外界的刺激,促進心理健康。另外明仔媽媽每周與兒子外出,增加其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她又指形容車輛的顏色,亦可增進互動與溝通。團體指,將會致力推廣《量表》,提供訓練及指引予同工,讓同工能善用《量表》協助家長提供優質家庭環境刺激予嬰幼兒,客觀地協助家庭供給有利環境予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