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錄25宗鯨豚擱淺 創近5年新低 其中5宗涉漁業活動等

2023年02月24日 16:5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葛展榮坦言研究資金有限,望當局能增撥資源。(阮子鏗攝)
香港城市大學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今日(24日)發表年度報告,去年鯨豚擱淺個案有25宗,是近5年內最低,當中江豚死亡數繼續最多,佔近80%;有5條鯨豚死因與人為活動有關,例如漁業活動;研究組又指,去年本港所發現的6個海龜死亡個案中,過半屍體內均發現海洋垃圾,更有1隻成年海龜被棄置魚網纏繞,以致未能正常覓食、受傷或受到感染,甚至窒息而死。
研究組表示,去年香港一共有25條鯨豚擱淺,其中近80%為江豚,其餘為中華白海豚,以及其他品種的鯨豚,例如樽鼻海豚,數字較過去3年、即介乎32至55條回落。研究組為當中21條鯨豚進行了影像解剖,判斷其中5條死於人為因素,全部涉及漁業活動。研究組表示,因應疫下高速船停航,故去年未曾錄得鯨豚被船隻撞擊致死個案,但隨着中港兩地復常,認為有關情況需定期留意監視。
此外,漁護署去年共發現6隻綠海龜屍體,較去年的7隻相若,另有1隻活體綠海龜送至香港海洋公園作康復治療。經研究組影像解剖後發現,過半海龜屍體的消化道中都有海洋垃圾,其中一隻體形龐大的成年雌性綠海龜屍體被發現時,身體滿布魚網纏繞,另一隻綠海龜則在其食道中發現了魚絲和魚鈎,魚絲連魚鈎更長達約147厘米。至於漁業活動及船隻撞擊則各影響20%到30%個案,包括有一隻綠海龜的背甲上出現三道平行的創傷性骨折,相信是由船隻撞擊所致。
城大傳染病及公共䘙生學系助理教授葛展榮表示,由於研究組不致力於研究海豚在香港水域的數量和分布,因此必須先辨識每一個海豚個體,繼而評估牠們的健康狀況,包括每月定期在大嶼山水域進行鯨豚海上考察,並利用相機和航拍機拍攝,而綜合現有數據得知,海豚被船隻撞擊的交通黑點,大多為大鴉洲、分流半島及雞翼角的附近一帶水域。不過,他坦言研究資金有限,「每一個item都喺錢」,望當局能增撥資源,之外亦希望未來能與其他單位有合作空間;至於政府,則應繼續加強在海岸公園的監管及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