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建成啟德醫院仍不敷應用 議員促保留伊院用地作醫療用途
黃大仙區一直為人詬病是全港鮮有沒有本區公營急症醫院服務的地段,而其位處的九龍中聯網雖屬「超級聯網」 ,包括有伊利沙伯及廣華兩所龍頭醫院,但部分專科輪候時間仍然冠絕各區。另外,由於伊利沙伯醫院服務將全面轉移至將於2025年落成的啟德醫院,當區市民擔心區內醫療服務會進一步受壓。多名議員今日(2日)舉行聯合記者會,要求政府在啟德醫院啟用後,須保留伊利沙伯醫院用地作醫療用途,及在九龍中規劃和興建全新全科急症醫院。有議員指出,今次規劃新醫院是一個全新方向,取代港府多年來一直不願在聖母醫院設立急症室,稍後會要求港府正視問題,若遭當局反對,必定會要求政府提出可行方案。
議員陳凱欣表示,醫院規劃不是「數字遊戲或劃區遊戲」,當局若單靠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納入啟德醫院,解決不了「十個煲但只有六個蓋的問題」。她又引述數據指,九龍中及九龍西兩個聯網,2012年到2021年9年間的普通科病床數目由8,100多張增至8,900多張,升幅不足一成。然而,同期的長者人口數目則由37萬大幅增至50萬,升幅高達35.1%,服務增長明顯落後於需求增長。她稱,已有具體計劃的新醫院包括中醫醫院及洪水橋醫院均並非座落於九龍中及九龍西聯網,促請政府正視兩個聯網的服務需求。
她又關注,按計劃當啟德醫院2025年落成投入服務後,現時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會移至啟德醫院,附近居民便不能再到該院接受服務,但該區不少市民仍然未掌握相關資訊,加上政府至今未曾交代伊利沙伯醫院日後會如何,「幅地會不會用了來起樓,還是只做專科門診」?議員林哲玄亦指,地理上,伊利沙伯醫院作急症醫院,較明愛醫院更好,較少會受塞車問題阻礙交通,加上現時專科及手術等輪候時間表不理想,認為伊利沙伯醫院偌大的土地應保留作醫療設施。
有議員表示,為完善黃大仙區的醫療服務網絡,多名議員多年前已提出要把聖母醫院提升為區域醫院,並增設急症室,但當局一直未有接納。及至新一屆政府的《施政報告》及預算案先後公布,仍未有片言隻字回應居民訴求,令人十分失望。九龍中聯網名義上有三間醫院,分別是屬社區醫院的聖母和佛教醫院,黃大仙醫院則是護理醫院,但該區是長者人口最高地區之一,缺乏急症醫院,不利對長者及長期病患。因此,期望當局考慮在九龍中建新的急症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