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行業爆人手荒 逾半工友反對輸入外勞 工會籲確保本地優先
2023年03月19日 12: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撤銷防疫措施後,社會逐步邁向復常,惟經濟開始復甦的同時,各行業卻出現人手短缺問題,甚至有聲音要求輸入外勞解決人手荒。有工會訪問了逾9,00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打工仔,了解人手短缺,薪酬待遇以至對輸入外勞的看法,結果顯示逾60%人指行業有短缺情況,逾半受訪者不認同擴大輸入外勞,工會指要確保「本地優先就業」,改善僱員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勞有所得,打工仔才能分享發展成果。
工聯會在3月8至15日成功訪問9,031名各行各業的工友,並於今日(19日)公布問卷調查結果。結果顯示60.7%人表示行業有缺人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人工低、福利差」(51.2%),其次是工作條件差(41.5%)及沒有晉升前景(31.1%),反映出現「有工無人做」的情況主要癥結在於薪酬待遇及工作條件欠佳。53.7% 表示不認同擴大輸入外勞,只有14.6%表示認同,31.7%沒有意見,主要擔心就業機會減少、搵工難,工資待遇受壓,佔比均超過50%。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指,現時本港勞動參與率偏低,仍有不少人失業或開工不足,政府應從供需角度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充分發掘和釋放本港勞動力。根據統計處資料,現時本港勞動人口約376萬,但勞動參與率僅得57.9%,比新加坡70%、南韓63.3%及台灣59.2%為低,亦遠低於澳門的68.5%。而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同樣偏低,25至54歲壯齡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在2021年仍為72.7%,遠低於男性的93.4%的相應數字。由此可見,本港的勞動力市場仍有很大的發掘潛力空間。他指出現「有工無人做」情況主要癥結在於薪酬待遇及工作條件欠佳,期望政府在人力資源規劃上要對症下藥,通過增加職位吸引力刺激更多就業,亦有助減緩嚴重的在職貧窮問題。
在行業方面,建造和運輸兩個行業工友認為「加人工、增福利」及「改善工作環境」可以有效改善行業缺人問題。而職業司機在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並未得到改善,需透過長時間超時工作才達月薪2萬港元,職業司機需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及超長工時,部分車種更要自行承擔額外工作成本,導致司機流失及沒有新人入行情況,需要有效改善工作條件,吸引更多人投身到運輸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