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素養與中小生福祉掛鈎 團隊倡家長學校支援防網絡欺凌

2023年03月30日 16: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發現中小學生若遭遇較多網絡欺凌,其福祉程度會相對較低。
網絡欺凌可導致心理受創,尤其尚未踏足社會的青少年。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今日(30日)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積極認知情緒調節策略、自我調節學習策略,以及數碼素養,是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共同因素,而運用較多消極認知情緒調節策略,或遭遇較多網絡欺凌的中小學生,其福祉程度較低;不過研究亦發現,數碼素養有助減少學生受網絡欺凌的可能性,故研究團隊建議他們應多參與相關活動,家長亦可支援子女上上學習等,促進中小學生掌握防範網絡欺凌的策略。
港大教育學院去年7至9月初,向全港16區20所小學及31所中學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較頻繁使用數碼媒體進行社交和娛樂、運用較多消極認知情緒調節策略,以及遭遇較多網絡欺凌,會對中小學生的網上學習自我效能感產生負面影響;而數碼素養較高的小學生,則更有可能在網上學習中有較強的自我效能感,至於中學生卻暫無此明顯關聯。
研究又發現,不論中小學生,其數碼素養與其福祉狀況均互相關連,儘管經歷網絡欺凌事件會對學生的福祉產生負面影響,但數碼素養可以減少學生受到網絡欺凌的可能性,進而保護中小學生的福祉。而社經地位較高的中學生,較有可能在網上參與較多的社交和娛樂活動;社經地位較高的小學生則較有可能遭遇較少的網絡欺凌。
研究團隊建議,學生參與有助於促進其數碼素養能力的活動,掌握防範和應對網絡欺凌的策略;家長則需注重培養與孩子的良好關係,支援他們的網上學習和福祉,譬如在教養子女時採取全面綜合方式,探索在數碼育兒、家中管教等方面,如何更有效促進學生的網上學習及福祉;至於學校更應廣泛地運用數碼科技,積極營造正能量、信任與合作的校園氛圍,並促進教師同儕協作,以及採取合適策略提升學生的數碼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