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地區規劃將分兩區域研究 市建局收集行人天橋意見

2023年05月07日 10:5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荃灣楊屋道及大涌道一帶有不少舊樓。
市建局繼展開油旺和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後,該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7日)在網誌透露,將於本周內為荃灣地區展開規劃研究,向研究範圍內樓齡達30年或以上樓宇的業主和租客發出問卷調查,了解居民對居住環境、單位內外的樓宇狀況、地區設施需求,以至對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等市區更新策略的意見,同時會在區內進行「荃灣地區意見調查」,了解市民對荃灣舊區更新的看法。
他指出,荃灣屬於香港第一代新市鎮,上世紀70年代起,發展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同樣面對油旺及深水埗舊區所面對,包括土地欠缺整全規劃、街道和行人路狹窄、社區設施不足或老化等問題。現時在荃灣市中心舊區,不少樓宇只有4、5層高,樓齡一般超過50年,普遍出現老化及失修的問題,過去20年,荃灣市中心舊區一帶只有7個重建項目,重建步伐非常緩慢。他引述區議員意見,指出區內不少早年落成的公共和社區設施,包括街市、政府診所、社區中心和運動場等,隨城市發展和人口增長,已不合時宜和不敷應用。
今次荃灣地區規劃研究將分為「核心區域」及「機遇區域」兩部分。「核心區域」範圍涉及大約79公頃,涵蓋荃灣市中心一帶舊區,東至德士古道、南至楊屋道、西至大涌道,以及北至西樓角路。檢視「機遇區域」範圍內未被善用的閒置土地,探討日後作為居民調遷、重置公用設施用途,以支援荃灣市區更新的可行性。「核心區域」範圍內,大約790幢私人樓宇,當中超過8成的樓宇,樓齡超過50年。「機遇區域」範圍涵蓋荃灣東工廠區、荃灣海濱長廊,荃景圍和柴灣角工業區一帶。研究團隊還會藉今次研究,探討「一地多用」的規劃概念,例如興建新的政府設施綜合大樓,用作搬遷區內的老舊社區設施,一併將相關設施規格提升至現代化水平之餘,更能地盡其用,惠及更多居民。
過去,荃灣被稱為「天橋之城」,研究團隊將在街頭進行「荃灣地區意見調查」,除了收集市民對荃灣舊區更新的看法外,包括市民對現時使用荃灣行人天橋網絡的情況、滿意度及方便程度等的意見,以便日後進一步加強行人天橋與市中心的連接性和暢達性。市建局亦委託了顧問公司,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核心區域」研究範圍內、樓宇樓齡達30歲或以上的業主和租戶,對單位內部、樓宇公用部分情況,以及居住環境等意見,亦會調查業主對重建和樓宇復修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