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揭學業為青年主要壓力來源 逾19%受訪者曾萌自殺念頭

2023年05月11日 17:4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調查指學業為青年的主要壓力來源。
學生精神健康備受關注。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最近的研究顯示,學業為青年的主要壓力來源,比例逾40%,當中可能患精神病的盛行率達16.6%,惟現時超過70%人並無接受任何精神病服務。而過去1年,更多達19.4%受訪者有自殺念頭。團隊歸納4個導致精神危機的風險領域,包括家庭空間、個人心態、數碼生活和逆境轉化。港大精神醫學講座教授陳友凱建議,青年可做更多運動、適當使用智能手機,以及以睡眠為基礎的介入,來促進精神健康。
團隊分析參與研究的3,340位青年的數據,發現學業是其主要壓力來源;其次是工作或事業,以及個人前景的壓力。同時,過去1年,青年可能患任何精神病的盛行率為16.6%,當中最普遍的是抑鬱症,但可能患任何精神病的青年中,有74.1%現時並沒有接受任何精神科或心理服務。陳友凱續指,有75%精神病於25歲之前出現,雖然人類在該年齡大部分身體組織都發育成熟,但腦部在仍未發育完成,更易出現精神健康疾病,若不及時處理,影響會長達數十年。他補充,年齡愈輕,有自殺念頭機會愈高,大多與經濟條件不佳有關、女性亦較易產生相關念頭。
對於導致精神危機的家庭空間風險領域,港大表示,它的風險因素包括家庭精神病歷史、童年逆境、家庭關係欠佳和缺乏私人空間。精神健康專家應考慮加強家人參與介入措施的角色,為青年提供精神健康支援,以及提供可讓青年放鬆的「第三空間」。而個人心態方面,風險因素則包括神經質性格、自尊和抗逆力低落、偏向孤獨和絕望,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負面,港大建議介入時可採取正向心理和以強化個人為本的措施。
至於數碼生活,過度使用智能電話和網絡欺凌也是風險因素之一,而睡眠質素欠佳和吃早餐不定時,亦為生活模式相關的風險。港大建議提倡青年健康及自覺地使用智能電話,而以睡眠為基礎的介入措施亦能有助加強精神健康。逆境轉化方面,這項領域的風險因素,除了個人感知的壓力,包括學業和個人生活上的壓力源頭外,亦包括人口層面的壓力源頭,例如新冠疫情,而過度思考抑鬱症狀和上述壓力源頭或令精神健康進一步惡化。港大認為,認知行為療法和活動等方法,有助針對青年過度思考,鼓勵他們創意思考,亦應支援青年以健康的態度,例如做運動來管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