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產後患乳腺炎 中醫調理可消炎止痛

2023年05月27日 01: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母乳餵哺給予嬰兒最天然優質的營養。
新手媽媽餵哺母乳出問題,可能與炎症有關。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表示,乳腺炎是中醫外科常見疾病,中醫稱之為「乳癰」或「吹乳」,根據懷孕期及哺乳期可分為「內吹」和「外吹」。 按「癰」的定義,是陽實證的統稱。紅腫熱痛為一般常見症狀,有「成膿快,愈合速」的特點。中醫認為乳房屬陽明經,乳頭屬厥陰經,故疏肝理氣,清熱解毒為本病的基本治療法則,則未成可消,已潰易斂。中醫累積寶貴經驗,在治療上具有決定性優勢,根據病因及體質,用藥內外並用,配合火針治療,效果明顯。
乳腺炎多發生在初產婦的哺乳期,少數發生在懷孕後期,多因乳汁留滯所致。而導致乳汁留滯,則包括因患者乳汁分泌過多,嬰兒吮吸不盡而壅塞、乳頭破損而結痂,影響乳汁外洩而阻塞、嬰兒含乳而睡,吹風入內,致使乳汁凝滯不散而結腫,及嬰兒過早斷奶,乳汁留滯不化而結腫。至於懷孕期乳腺炎,中醫認為是胎氣旺盛上沖,致使乳房氣滯而結腫。必須按發病之因,對症治療,方能取得滿意效果。
成膿階段的乳腺炎,在腫瘍處紅腫熱痛,肌肉綳緊,中心呈波動感。此時應盡早排膿,成膿快而愈合亦速,手術排膿傷口大且難以愈合,火針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傷口小愈合快,且火針具有強力消炎止痛作用,但必須對病情有充分了解。因過早排膿,反使膿毒難以盡泄,膿毒蘊結不清,可使病情纏綿不愈,但化膿後不及時清除膿腔,容易導致「傳囊之變」, 釀成變症。
乳腺炎久治不愈也會出現變症,久病至虛,腫塊不消,膿腔破損外潰,潰孔歷久不斂,甚則形成多個潰孔,互相貫通,形成竇道,滲出稀薄膿水,病勢纏綿,可伴有精神疲倦、低熱、納呆等全身症狀。
在治療上,症狀相同而病因各異,如嬰兒過早斷奶,疏肝理氣,清熱解毒之餘,加入回乳之藥,因乳頭破損而感染,則外邪乘虚而入。此時應先控制感染,配合外敷清熱解毒中藥。乳腺炎變症甚為棘手,臨床上應辨證求因,靈活運用,攻補兼施,發揮中醫治療的特點,從整體着眼,辨證施治,更能凸顯出中醫治療疑難病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