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比例擴大 陳友凱批支援措施「虛」
2023年06月12日 08:4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提出10項改善建議,包括增加醫院管理局精神科人手、優化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比例,以及縮短第一優先新症輪候時間等等,以支援精神病患及康復者。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日(12日)在一個電台節目指出,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2017年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已建議於3至5年間要降低至1比40,期間亦曾經達標,其後因醫管局人手流失,比例又再擴大。她表示曾和醫管局商討,有信心在第四季達標。
對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每萬人就應該有一名精神科醫生,以此計算,本港至少需要700名,但目前卻只有400多名,李表示,每個地方的情況包括醫療系統、社會、文化都不同,病人和醫生的比例不一定要跟國際指標,不能一刀切要求增加醫護人手,部分人士未必需要醫療支援,而由朋輩或社工協助。公私營精神科醫生目前已有合作,可再加強合作,包括家庭醫生協助處理輕症。對於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謀殺案,李認為事件與精神健康資源人手及跟進不足無關,但認同如能增加人手,有助支援嚴重精神病患人士。
李又稱,支援市民做精神健康評估的先導計劃仍在研究階段,未落實到細節。她指出,康健中心是基層醫療樞紐,當局希望根據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與地區團體合作及跟進分流,例如輕度精神問題轉介至社署地區服務單位,期望可盡快落實。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友凱在同一個電台節目表示,10項改善建議措施很「虛」,不夠具體,如未能增加人手,擔心很大機會原地踏步,壓力會推在前線人員身上。又指檢討有條件釋放機制及社區治療令效果有限,當中要面對病人的人權問題。中大社工系講師丁惟彬則擔心收緊釋放機制或適得其反,病人或表面服從,甚至不再去求醫,隱性患者增加,社工更難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