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校董會私人草案今首讀 張宇人已要求中大付70萬開支

2023年06月28日 13:5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張宇人(中)強調以私人草案方式處理中大架構重組更有效率。(林彥汛攝)
3名身兼中文大學校董的議員包括張宇人、鄧家彪和劉國勳提出的中文大學私人草案,今日(28日)在立法會首讀。3人已去信中大要求支付約70萬港元的草案開支,指有關費用為刊憲和登廣告費用,解釋稱用私人草案方式改革校董會,是因做法「有效率」,又期望條例可以最快11月進行三讀。
現時提出《私人條例草案條例》的發起人,須就每個修訂向庫務署繳交33,500港元。不過草案發起人可用慈善目的、或有助政府措施施行等理由,向政務司司長申請豁免全部、或局部費用。當議員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之後,需要在憲報連續兩期刊登有關法案的內容,並本港中英文報章各刊登廣告2次。
張宇人透露,他們已經向政務司司長申請豁免費用,而要求中大代繳的70萬港元,則為刊憲和登廣告所用的費用。他解釋,刊憲費用為約6,000港元1頁,而條例草案有57頁,進行一次刊憲需要約30萬港元,而法例要求他們需要在憲報連續兩期刊登有關法案的內容,連同廣告費的開支所以需要約70萬港元。他重申有關草案非個人草案,而是為重組中大架構所以要求中大支付相關費用。
至於早前有傳言指私人條例草案是政府的意思,張宇人沒有正面回應說法,僅指就草案一事曾與政府商討,而當時政府向他表示,有大多條例需要處要,難以讓重組中大優先。他個人而言,又不認為中大會主動提出重組管治架構,故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他認為任何方法不會較是次來得更得快和有效率,又重申草案非對抗中大。
私人條例草案建議,將中大校董會的成員人數約減少三分之一,由55人減至34人,重組後的校董會校外成員佔大多數,與校內成員數相的比例約為2:1,即校外成員佔23人,校內成員只有11人。有意見認為會令不認識中大的人管治中大,劉國勳反駁校內校董為受薪教職員和學生,而校外校董中可包含舊生和中大有關係的人,認為他們對中大有意識。
此外,有聲音批私人條例草案會影響中大的書院制,鄧家彪不認同有關說法,指過去中大的書院數目有所增加,但在舊架構中新增的書院如敬文書院、和聲書院等,均沒有代表在校董會中,目前做法將新增書院納入架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