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避風塘相繼完成改善擴闊通航區 大型滅火輪可進駐救援

2023年07月05日 06: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1年6月香港仔南避風塘發生一宗3級火,當時30艘船隻火燒連環船,焚燒6小時後才救熄,事件觸發消防處及海事處聯手改善5個高危避風塘的通航區,包括擴大航道及容許滅火輪掉頭面積,今年相繼完成改善工程的通航區,日後可讓大型滅火輪近距離救火,減少人命財產傷亡。
消防處海務及潛水區署理消防區長陳如海表示,該宗3級火後,評估全港14個避風塘,認為需要改善的5個避風塘通航區,包括屯門、觀塘、喜靈洲、筲箕灣及香港仔南,需要改善的是航道要有20米闊及容許滅火輪掉頭的圓周有60米。他解釋,現時長駐避風塘的滅火輪屬中型,可拯救一般火警,大型滅火輪如1號滅火輪「精英號」,身長42.5米、船闊9.6米,由於受到環境限制,海上滅火功能未發揮最大功效,但仍有其他策略配合滅火,如動用水警輪配合滅火泵滅火及陸上消防車輛在策略地點配合滅火等。
他續指,中型滅火輪每分鐘出水1.2萬公升,可出動水炮2支及1支消防喉,而1號滅火輪每分鐘可出水12萬公升,可出動水炮4支及6支消防喉,水炮射程可達100米,當通航區改善後,大型滅火輪就可發揮最大效用,為了保持通航區的暢通,消防處每日分早午晚3次巡視,一旦發現有違規,即會轉介海事處執法。在2021、2022及今年首半年,避風塘發生的火警分別有10宗、11宗及0宗;陳解釋,今年至今未接獲火警,相信是該宗火警後船主提高了警覺及政府加強宣傳有關。另外,消防處亦鼓勵船主在船上安裝獨立火警偵測器,消防人員亦有為船主安裝,截至昨日,分別在筲箕灣、長洲、香港仔及屯門等4個避風塘,為42艘漁船及遊樂船,合共安裝了100個偵測器。
海事處高級海事主任吳耀麟指,改善避風塘通航區是經向停泊的船主、漁民團體及區議會等進行諮詢才落實有關改動,在1月已率先在4個避風塘落實執行,上月在最後一個香港仔避風塘實施,他指擴闊通航區後的5個避風塘,足夠泊位讓現行船隻停泊,一旦發現有船隻違規阻礙航道,會移除或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