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中風發病率廿年間升3成 本港引入AI助輕症者康復運動

2023年09月04日 17: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年輕中風患者吳凱琪,示範使用手機康復APP來進行復康運動。(李志湧攝)
本港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跡象,年輕中風個案(18至55歲),近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在2021年就有3,126人因中風而死亡,由2001至2021年20年間,年輕中風發病率增加30%。有病人組織早前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大部份中風患者認為自己在病發後,體力及活動程度、靈活反應未如理想。由於缺乏恆心及沒有人指導,導致難以進行定期運動習慣,大部份中風患者都希望透過AI人工智能復康運動,並可在家進行,能夠大大提升運動意欲。
新健社早前進行一項問卷調查,並收集了120名中風患者回應,其中有5%為年輕中風人士,年齡介乎18至30歲。整體而言,60%受訪者中風年期達5年或以上。對於自評體力、靈活程度及身體反應、自我照顧能力、走路及走樓梯的情況,大部分受訪者自評身體狀況較不理想,尤其是在體力,靈活程度及身體反應的情況,有67%受訪者自評5分或以下。而自我照顧能力,走路及走樓梯亦分別有62%及66%受訪者自評5分或以下。
調查亦有問及患者在中風後曾否獲得復康運動安排,有7成患者表示有,但分別有69%、74
%、67.5%受訪者評價「頻密程度」、「每次復康時間」、「與住家距離」為5分或以下,反映評價未如理想。至於運動習慣,有84%受訪者認為運動對中風復康有幫助達5分或以上。近半受訪者表示會每天運動一次,但有8%受訪者表示沒有運動習慣。問及沒有定期運動(即少於隔日一次)的最大原因,最多人表示缺乏恆心、沒有人指導,以及體力不足受到局限。
全球人口老齡化對醫療服務需求急增,本港亦引入首個為中風患者度身編訂復康療程的流動應用程式。醫護人員會按患者年齡、病情及復康部位等因素,來配對合適的運動種類。目的讓中風患者在家中可透過AI(人工智能)應用程式來輔助進行復康運動,以更精準的方法來訓練需要復康的部位。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醫生指出,風患者在病發後的復康運動十分重要,可以直接影響患者再入院的風險以及其活動能力。中風患者在3個月內的死亡率大概是30%,在中風的生存者當中,有超過一半會完全回復自我照顧能力,少於兩成的患者有嚴重殘障。他指,AI復康療程主要針對輕度及中度中風的患者,如中風後遺情況非常嚴重,或無法跟隨指示運動則可能未能採用,建議患者必須在有照顧者在旁的時進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