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協作擴至癌症治療 瑪嘉烈搶頭啖湯 屯院下月推出
2023年09月26日 17: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相關項目已於瑪嘉烈醫院率先推出。
為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醫管局推出全新的「中西醫協作——癌症治療先導項目」(先導項目),為正在或計劃接受化療及/或電療的病人提供針灸服務,紓緩及預防因化療及/或電療而引發的常見副作用,包括周圍神經麻痹、 口腔乾燥症、腸胃不適等,以及減低癌症治療帶來的長期副作用的機會。相關項目已於瑪嘉烈醫院率先推出,現有4名病人參與;並將於下月在屯門醫院推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中醫)黃巧雲指,參與計劃的病人須符合中西醫臨床方案準則,由中西醫共同評估病人,邀請適合接受中醫治療的病人參與計劃,而相關計劃不會影響病人於醫院原本的治療方案。黃續指,計劃屬自願性質,病人將在當區的日間治療中心及中醫診所接受中醫服務,每次診療費120元,綜援人士則獲豁免收費。
先導計劃已於一個多星期前於瑪嘉烈醫院推出,篩選超過50名病人,現有4名病人參與計劃。 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顧問醫生林美瑩預料,一年約有1000名病人符合資格,約佔院方整體腫瘤科病人的十分之一。醫管局2014年起已為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的癌症紓緩治療病人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林美瑩表示,最新推出的先導項目,安排中醫更早介入治療,為正在或計劃接受癌症治療的病人提供針灸服務,舒緩及預防因癌症治療引起的常見副作用。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中醫服務主任陳啟賢指, 常見的化療藥含有鉑類、紫杉醇成份,副作用包括引起周圍神經麻痺,即使病人康復後仍持續受副作用影響。陳提到,葵青區中醫診所於2017年展開針灸對大腸癌化療副作用的臨床研究,發現針灸可減輕患者急性周圍神經病變症狀、減少痺痛等。至於早前參與先導計劃的瑪嘉烈醫院病人,他們的針灸情況理想,例如可即時緩解由藥物引起的嘔吐等副作用。
黃巧雲提到,所有參加先導項目的中醫,均有7年或以上的臨床經驗,以及需接受相關培訓;至今已培訓35名中醫,當中包括6名來自葵青區中醫診所的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