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師傅再「出山」 重塑復古火龍

2023年09月27日 01:5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復古火龍面形圓潤,嘴巴「較含蓄」。(黃仲民攝)
薄扶林村舞火龍復辦,火龍設計亦煥然一新。該村火龍會總監蕭崑崙透露,今年特別邀請了70歲老師傅再度「出山」,與年輕師傅一同紮出數十年前版本的「復古火龍」,龍顏圓潤,嘴小含蓄,瑞氣呈祥。蕭相信兩代師傅交流下,能夠更好承傳舞火龍文化。
復古火龍看似與近年的分別不大,但蕭崑崙笑言龍的形態、紮作方式大有不同。他指,最近20至30年的火龍龍頭的面形修長「瘦瘦的」,而嘴一般撐得較大,「惡死點」,雙耳會向橫打開,較寬闊。但今年中秋節正日現身的火龍面形會較圓潤,嘴則相對細小,「較含蓄」,耳朵亦向後拉長點,是數十年前的版本。
蕭崑崙提到,今年趁舞火龍復辦下,特意邀請70歲老師傅復出,嘗試做回舊時的火龍。他續指,除了面部形態上的分別,支架的紮作方式亦改變,例如近年的火龍骨架一般會從竹身切開3個口,砌上龍頭的支架,雖然做法較易處理,卻被老師傅指會削減竹枝的堅硬度,於插香後容易斷裂。因此復古火龍亦依照老師傅所教導方式,於不切割竹枝下,利用綑綁火龍骨架及龍頭。
復古火龍唯一不變的或是其長度及插香支數,蕭崑崙透露今年火龍維持長20米,插上約3,500支香,插香後重至少40至50斤,由14人負責舞動。他提到,各位師傅兼顧正職或學業,每天抽時間同心協下力下,最花時間的龍頭已紮好,龍身亦已架設,只待綁上3層禾草及貼上龍頭的牙齒、鼻等便完成,整體花約1個月時間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