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終於禁狗肉 香港內地仍須移風易俗
2023年11月21日 19:3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有騙徒利用社交平台公然賣狗肉,實則借賣香肉為名,誘使顧客下載虛假手機應用程式騙財。《東呼即應》記者佯裝買家調查,遭騙徒誘騙下載有毒程式,對方的行騙手法曝光後才收手。騙徒9月至今共騙逾136萬港元,證明好此道者大有人在。有市民鬧爆騙徒無良,促政府嚴加監管;亦有動物機構指,視貓狗為食物是文明倒退。
近日有人在社交平台開設專頁,公然聲稱售賣「新鮮美味的香肉」,標榜「口感豐富」,後來發現原來有人懷疑藉出售「香肉」為名,要求顧客轉帳繳付訂金或傳送連結誘使顧客,下載懷疑虛假手機應用程式,達到騙財目的。
今次騙徒利用社交平台,公然賣狗肉引起全城關注,各界一致鬧爆,不少人向漁護署舉報,最終迫使對方做事,指會聯絡執法部門一起跟進。《東呼即應》記者亦第一時間私訊涉事網店賣家,嘗試約對方出來交收,對方亦積極配合約交貨時間及地點;即使漁護署公布案件後,騙徒仍不理風險,繼續與記者聯絡,直到執法部門公開他們的行騙手法,網店才「收手」不再回應。不過,有關社交平台專頁仍然存在,而且騙徒即使WhatsApp被封鎖,亦很快就轉用另一個號碼繼續聯絡,似乎網上有不少漏洞,助長該群騙徒行騙。
香港立法禁止吃貓狗肉已超過70年,惟至今仍有零星懷疑違法個案。市民蘇小姐認為食狗肉非常殘忍,但最近情況似乎變多。市民陳小姐直斥,有人打着賣貓狗肉旗號來騙財更加無良。
現時政府對於食貓狗肉,最高刑期是判囚6個月。市民許先生認為,現時懲罰力度不足,刑期至少都要5年,對於不人道、不文明的事情,政府要加強監管。市民阮小姐亦認同政府監管不足,直言政府所謂禁食貓狗肉的執法完全不足,認為需要加強罰則,監禁刑期亦要加長,以制止有人再次殘忍地對待動物。
號稱國際文明都會的香港,將毛孩當斂財工具、甚至食物的野蠻行徑,居然還大有市場,到底是教育出了問題,還是當局調查不力、執法不嚴?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高級幹事吳蔚美直言,公眾教育固然重要,但主要是法律阻嚇力不足,令人認為有空間可以鋌而走險。早半年前的油麻地事件中,有人售賣貓狗肉,被檢控後亦只是被判處監禁10個星期。
吳蔚美認為,從愛護動物的角度來說,今次的事件非常冷血。在現今社會,貓狗已成為人類的家人朋友,竟然有人公然視牠們為食物,根本就是文明倒退。她續指,不論事件是真是假,希望市民保持警覺,以免一些無辜生命受害。
保障動物福祉已成為全球主流價值觀,惟有部分國家同地區,仍殘留食用狗肉的「文化」。以南韓為例,當地政府直到日前,才決定盡快推動禁食狗肉法例,目標是由2027年起,全面禁止國內飼養、屠宰、流通及銷售食用狗肉。內地方面,至今只有珠海和深圳兩個城市,立法禁止食用貓狗肉;至於惡名昭彰的廣西玉林「狗肉節」,更是「 你有你罵、它有它繼續搞」,至今仍然屹立不倒。即使疫情期間,內地當局三令五申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但相關情況仍然禁之不絕。
為何內地食貓狗以至野味的「文化」如此頑固?議員陳勇表示,內地的大城市已逐步先行先試,禁止食用貓狗,但偏遠的地方或留有以往的傳統,加上經濟實力也不夠,貓狗肉就變得物以罕為貴,可能有一定的市場。他希望推動全國都能逐步完善禁止食用貓狗和其他野味,至於預防輸入或走私到香港,有法律的制裁。提及香港懷疑狗肉店,議員管浩鳴認為,問題在於這些肉不是由正確、合法的途徑而來,加上處理過程各樣都不安全。他續指,以往野味也有很多問題,例如有寄生蟲、有病菌等,認為政府有需要教育市民,例如在香港現有的條例下,哪些東西能吃、哪些不能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