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乳癌確診人數攀升 40歲以上女性宜定期做乳房造影檢查

2023年12月04日 02: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自1994年起已是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每14名女性就有一人一生中可能患乳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新症個案由80年代的每年700多宗飆升至2021年的5,565宗,整體乳癌種類主要為賀爾蒙型、HER2型及三陰性型;大部分個案發生在45至64歲的女性身上,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6歲,較歐美國家年輕。有外科專科醫生指,本港乳癌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呼籲女性由40歲起,定期進行乳房造影或輔以超聲波檢查作診斷。
乳房摸到硬塊,一定是乳癌嗎?外科專科醫生麥可琪指,乳腺病變除了惡性病變例如癌症外,也有種類繁多的良性乳腺病變。良性乳腺病變可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不增加患乳癌風險,如單純囊腫(俗稱水囊)等,「尤其突然會覺得痛,通常都不是乳癌和癌前病變,而是發炎」;第二類會輕微增加患乳癌風險,如複雜纖維腺瘤;至於第三類則會顯著增加患乳癌風險,例如非典型導管增生。
麥續說,雖然大部分硬塊或屬於良性的「纖維瘤」和「脂肪瘤」,不過良性腫瘤亦有機會伴隨惡性,若有痛感,亦有機會是惡性腫瘤入侵皮膚而感到痛楚。她指,當發現患者有任何硬塊,一般需要每半年覆診一次,透過定期進行乳房造影、超聲波檢查,及活組織檢驗等,持續2至3年觀察硬塊有否變大及變形,以確定是否安全。
患癌風險方面,麥可琪指直系親屬、多個家人患乳癌、45歲以下發病,均屬風險因素,會建議提早開始篩查。例如患者若有家族病史,醫生會再詳細分析其發病年齡、乳癌類型、其他相關癌症、單側或雙側患癌等,從而判斷其風險。她提到,近年臨床上多見一些20至30多歲確診的女性,有機會是有家族病史及先天基因影響,這些女性因及早做檢查而發現,故大部分發現時仍是早期。除了年齡和家族史,早來月經遲收經、無懷孕和哺乳等,均是乳癌風險因素。
乳癌篩查有三大重要元素,包括醫生臨床檢查、乳房影像檢查(乳房超聲波/乳房X光) 以及細胞或組織檢查(抽針)。亞洲女性的乳房組織密度較高,故乳房X光造影的敏感度相對外國女性為低,需輔以超聲波檢查。手術是目前根治乳癌的首選,她指,近年乳癌手術已趨成熟,除了全乳切除或局部切除外,也有較新的「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
麥可琪稱,由於早期乳癌患者一般腫瘤較細小,除可以做部分乳房切除,並同時進行整型式乳房重建手術。切除腫瘤保留部分健康乳房組織,並將組織轉位填補切除腫瘤後所留下來的乳房空洞,重建乳房的缺損,手術後乳房的外觀不會產生明顯的凹陷,能保留較佳的外觀。手術可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完成重建,有助提升患者術後的生活質素。
曾有一名30多歲的女士確診HER2型乳癌,腫瘤約4厘米,由於患者十分希望保留乳房,醫生利用化療針及標靶針嘗試將其腫瘤縮細,經療程後如願能縮小至少於一厘米,並成功利用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保留乳房。
乳癌不可控制,麥可琪指至目前為止還未有可預防乳癌形成的方法,但惟不少研究均發現,缺少運動、肥胖(BMI大於25)、高壓、進食過多飽和動物脂肪,例如紅肉和全脂奶類製品,缺乏蔬菜水果、經常飲酒等,都是高危因素。若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有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及足夠睡眠等,則可能減少阻止或延遲乳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