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業意外奪25命 工作間猝死佔四分三 工權會促改補償機制

2023年12月28日 13: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工業傷亡權益會今日(28日)進行2023年工傷及職業安全大事回顧。根據統計,今年跟進的職業死亡意外共有74宗,主要來自建造業,錄24宗,致25人死亡;意外中較多人涉及工作期間猝死,佔18宗,其次有13宗為高處墜下或離地意外致死,另分別有5宗及3宗涉吊運、觸電致死意外。工會認為情況較為罕見,值得留意及探討,並希望勞工處參考外地,更改工傷補償機制。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提到,今年5月《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生效不足一月,一名工人在中文大學進行棚架工作時突然昏迷,送院不治。她指,當天市區最高氣溫約攝氏34度,「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僱主亦稱該名工人工作45分鐘便出事,未能符合指引工作一小時才需休息的建議,而解剖報告上的死亡原因則列明為冠狀動脈,變相被歸類為自然疾病,而非工傷事故。
蕭認為,如工作一小時才能休息,指引是漠視了工人的質際情況和需要,如僱主墨守成規,未能及時作出反應,可引致悲劇。另外,儘管工人遇上惡劣工作環境而致命,也只會被定義為個人疾病,無法得到工傷補償保障,此類猝死個案每年有逾百宗,故如此一刀切的補償制度對工人不公,呼籲勞工處參考台灣做法,只要死亡有一半的機會是由於工作引發,也應該得到補償。
此外,政府今年推出各種補充或輸入勞工計劃」,大量外勞到港工作,蕭倩文強調,基於不同地域的建造業文化差異,外勞未必熟悉本港工地的規範,預計屆時工傷意外數字或會上升,認為當局必須確保他們接受充足的安全訓練。然而,對於現時工人進入工地時需先考取的「平安卡」,課程內容只濃縮在7.5小時內完成,她同樣坦言培訓時間不足,亦沒有包含安全意識訓練,建議勞工處加長課程時間至2到3天,與現時坊間的建造業議會課程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