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按危急收費易起爭議 瑪麗前總監憂患者等候期間病情轉差

2024年01月11日 09:5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正初步研究檢討急症室收費為「可加可減」機制,危殆及危急病人收費,可低於現水平的180港元;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則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瑪麗醫院前行政總監陸志聰今早(1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急症室輪候時間長不能只靠加價解決,若急症室按病人危急實施不同收費,容易影響前線運作及引起爭議。若醫護花精力處理與臨床治療無關的事,則更不理想。
陸透露,以往公立醫院曾嘗試集中資源處理較危急病人,但列作「次緊急」和「非緊急」的病人,當中約10%經臨床診斷後有入院需要。若實行病人分類收費,必須有措施防止病人在等候診治時情況轉差,例如盲腸炎或小童發燒等,早期病情未必會完全反映在生命表徵上,難以察覺嚴重性。
另外,陸志聰又提到大多私營醫療機構不設夜診,若將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提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相信業界會有興趣提供夜診服務。新冠疫情期間,公私營醫療機構試過以視像方式遙距診症,值得研究作為長遠措施,但強調要小心遙距診症的準確度及責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