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會指AI資料未必準確 只能增值工作 不能取代律師

2024年01月20日 11:4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律師會發表《人工智慧對法律專業的影響》的立場文件。
人工智能(AI)對各行業均造成衝擊。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今日(20日)表示,業界正面對一場AI的變革浪潮,律師會冀通過發表《人工智慧對法律專業的影響》的立場文件,就有關科技對法律專業的影響提供一個全面的理解。
陳澤銘指律師會明白AI能為行業帶來的好處,如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讓律師可專注一些高增值的工作,然而不當使用會帶來嚴重後果。他舉例,曾有一外國律師利用ChatGPT尋找案例,但上到法庭才發覺ChatGPT所給予的案例是虛構的。
鑑於科技的限制和風險,律師會成立工作小組研究AI為行業帶來的影響,今日發表立場文件。文件全面分析AI工具的能力、限制、風險、對法律專業的影響。陳說,AI的大型語言模型並非對詞語的理解,亦會出現偏見、歧視或個人資料私隱風險,亦未必能夠確保資料真確性。運用AI而自我代表的訴訟人因未經正式法律訓練,對當事人或司法公義未必最有利。
陳指立場文件會一一闡述,律師會、律政司、司法機構和法律學院該進行的應對工作,如法律教育應採用跨學科模式、司法機構應加強法官的培訓,倡議政府支持或資助AI的培訓計劃。律師會又提出資訊階段、參與階段、實施階段的「三階段」計劃,在不同階段跟社會各界㩗手推行一些工作,如調查及了解會員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在律師會網站設立人工智能法律資源中心、推出關於人工智能的持續專業進修課程、發布律師事務所採用人工智能的道德標準和最佳方法、為完成培訓和升級的律師提供獎勵和認可。
他又提及AI的影響力遍及全球,他將會趁下周一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把握出席會長圓桌會議的機會,與來自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界領袖,深入討論人工智能對業界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