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貧窮情況更嚴重 團體倡派$5000基層生活津貼

2024年02月04日 11:4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雖然全面撤銷防疫措施已約一年,但有社區組織指本港貧窮情況愈來愈嚴重,市道仍然未恢復到疫前水平,而對基層市民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成受訪者認為財政赤字嚴峻,但逾半受訪者認為如政府削減公共服務開支後要節衣縮食應付。組織建議應向基層人士派發5,000港元津貼,並增加利得稅、金融相關稅項及博彩稅等。
問卷於2024年1月19日至1月29日期間進行,共成功訪問461位基層市民,受訪者平均月收入為12,092港元。結果顯示,約8成認為政府財政狀況嚴峻,近半同意政府透過調高稅收增加收入。應對的方法依次為開源增加收入、節流減少開支、「做大個餅」及發行政府債券。削減開支方面,逾半認為政府需要檢討資源運用提升效能,約4成認為可以削減政府部門人手。
受訪者亦表示,如政府減少房屋、醫療、教育及就業等開支,帶來需要節衣縮食、減少使用公共服務、返回內地使用服務等影響。
面對疫後復常不似預期,7成受訪者建議預算案應向每名生活在貧窮線下及正領取各項社會福利的基層人士派發5,000港元「基層生活津貼」,6成多建議向各項福利計劃受助者發放額外2個月津貼、乃至電力補貼等等。
梁小姐一家住劏房20多年,沒有錢買樓,但上公屋未夠資格,指「冇理由為住公屋而唔做嘢」,她又指劏房資金非常貴,而劏房水電費比正常價錢貴,希望政府可有現金津貼用以繳費及交房租。亦有市民指政府如增加急症室收費,將影響他們就醫,又直言政府指要惠民生,「但係好多講咗出來做唔到」。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一開始市面普遍以為開關後經濟會好,導致物價上升,但實際恢復未如理想,而有基層市民疫情期間借需要錢生活,現在需要還債務的同時仍要負擔高物價,她指在2019年,家庭月收入中位數的最低收入與最高收入之間的差距為34.3倍,但到2023年第一季度,兩者差距進一步擴大至57.7倍,期間最低收入家庭的收人亦並未改善,出現疫後「復常」下貧富兩極化的惡劣情況。
社區組織幹事王智源表示,政府早前指要設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增加投資收益,但至今兩年未有進展,而現時賣地更多次流標,在不明朗經濟環境收益下跌,他又指賣地收入不穩定,但作為政府需要有穩定收入,建議調高利得稅、印花稅及博彩稅等可持續收入,亦可設立物業空置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