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盆菜屢爆騙案 醒你食用貼士免中毒

2024年02月11日 18:5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春期間,不少市民選擇吃盆菜,方便又飽肚,惟近日有騙徒開設偽冒盆菜外賣經營店專頁,不少顧客中伏,新正頭不但被騙財,更失去聚餐的機會。《東呼即應》團隊訪問盆菜外賣店,看有何招數力抗騙徒與市民北上的生意逆境,另外亦給予翻熱和食用盆菜的食安貼士,以免市民不慎食物中毒,並介紹盆菜這種傳統飲食文化。
新正頭市民拜年或聚會,不少人會光顧外賣盆菜,其中一間香港外賣盆菜經營店被騙徒魚目混珠,冒認其Facebook專頁做生意騙財。食店負責人鄧先生表示,騙徒盜用其網站上的照片和地址,以較低價錢吸引顧客購買,早前因收到客人突然「追數」,始發現被冒認騙財,據知已有5個顧客被騙。
類似事件其實在去年也發生過,豈料假專頁今年「重出江湖」,鄧先生與顧客已分別報案,執法人員卻表示「甚麼也做不到」,而該假專頁到現時依然運作。鄧先生提醒市民別貪價格便宜,便第一時間付款,要先確認網站的真偽才付錢。
港人鍾情的盆菜,原來有段故!相傳宋帝趙昺逃難至香港圍村,品嘗到村民為其準備的盆菜,雖然並非珍饈百味,但因飢寒交迫也吃得津津有味。盆菜擺盤上很有學問,要根據食材吸取醬汁的程度分上下層,最下層先放豬皮、蘿蔔、白菜、支竹等較耐煮的食材,適合上枱之後用細火炖;中層就放如炆豬肉等不會滲很多汁的食材;最上層就放名貴食物,例如鮑魚、海參、鵝掌、鵝、雞、燒肉等。
巿民喜歡盆菜因其食物種類繁多,但也有人批評盆菜是「港產部隊鍋」,價格偏高,亦有人擔心盆菜外送,會令食材不新鮮、食物被冰鮮後影響口感,尤其大時大節訂單眾多,盆菜供應商或會不夠車隊資源運送外賣盆菜。經營者簡小姐表示,通常大時大節會集中一天或數天「爆單」,會找一直合作的車手幫忙分區運送,基本上問題不大。她指,盆菜沒有可能即日製作,會要求顧客三日前落單,接單後才買貨烹調,以盡量保持食物新鮮,雖然冰鮮冷藏在所難免,但若食物被雪得有雪味,就是其他盆菜經營店的問題。
此外,網上更有生產商渾水摸魚,經營無牌食肆,安全更是成疑。簡小姐指出,顧客要選擇一些可信的店舖,可觀察其網址或專頁究竟運作了多久,或者要求對方提供食物製作廠牌照號碼,並進行查核,以免誤墮騙徒陷阱。
除了食物衞生問題,也有人擔心吃盆菜不健康。家庭醫生莫昆洋指,盆菜有很多不同食物,例如鮑魚、蠔、蝦、雞、鵝、豬肉、豬皮、蘿蔔等,均屬高熱量食物,平均也有數千卡路里,醬汁也有很高的熱量和鹽分,若太少人分享一個盆菜,每人的熱量攝取量就會很高。
莫昆洋指,盆菜接單後往往會在早上製作,晚上才送出,過程會有時間上的落差,產生很多細菌;而且盆菜中的食物是預先製作好,之後用人手放入盆中,也會增加人員接觸和污染的機會。他表示,最理想是將各類食物分開,並重新加熱,若要吃掉一整盆,則最基本是要煮熱10分鐘以上。
此外,傳統盛載盆菜的器皿是木盆,後因方便加熱而轉用銻盆,現時則可能用不銹鋼盆,買外賣盆菜必須詢問生產商,器皿可否直接加熱;買外賣盆菜一定要放入冰箱,置於室溫很可能會滋生細菌,食用前亦須徹底加熱,否則容易滋生沙門氏菌和金黃葡萄球菌,可能導致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