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受訪港人受失眠困擾 團體首推樂眠計劃助萬人尋夢 

2024年03月14日 16: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調查發現,逾40%港人受失眠困擾,更有35%因而患有抑鬱。
失眠是香港常見的都市病之一,有大學調查發現,逾40%港人受失眠困擾,惟半數人未有接受失眠治療,另有35%港人因失眠而患有抑鬱。調查又發現,有80%醫護及社福界專業人員不了解處理失眠的方法,僅2%曾接受系統的培訓課程。研究團隊認為本港缺乏已培訓的睡眠治療師,不少人又過於輕視失眠的影響。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睡眠健康的大型社區推廣計劃「賽馬會樂眠無憂計劃」,目標在3年半內為1萬人提供個人化睡眠指導。
為了解港人的睡眠健康狀況,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團隊去年8月至今年2月,訪問4,283名港人,發現有41%有失眠問題,當中有32%屬中度或以上失眠困擾。情緒問題方面,有35%受訪者有中度或以上抑鬱症狀,有25%有中度或以上焦慮症狀。有50%受訪者未有接受失眠治療,曾接受心理治療的人士更只有10%。調查又指,只有53.3%受訪者認為睡眠與飲食和運動一樣重要,更有21.1%認為工作或活動比睡眠更重要。
該項調查訪問了126名醫護及社福界專業人員,發現有80%受訪前線人員不了解處理失眠的方法,有92%稱對治療失眠的一線療法「認知行為治療」(CBT-I)了解不足,90%無信心提供CBT-I,僅2%曾接受系統的培訓課程。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陳銀燕表示,調查反映香港針對睡眠問題的服務存在缺口,市民對睡眠存有誤解,認為失眠不是大事致求助率低,且社會缺乏已培訓的睡眠治療師。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學教授榮潤國表示,睡眠有助人體復原修復、加強及鞏固記憶,亦可調節情緒,清除代謝廢物。睡眠時間因年齡及個體存在差異,一般而言,成年人每日建議睡7至9小時。失眠除了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壓及痛症風險,更與精神疾病互為因果。榮潤國指出,失眠的最佳治療方法並非食藥,而是認知行為治療,睡眠教練將透過睡眠時間限制、放鬆練習等,以調節不良睡眠習慣及對睡眠不合理想法,療程6至8星期,形式可以是個人、小組及網上等。
為加強大眾對睡眠健康的關注,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聯同5間本地非牟利機構,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睡眠健康的大型社區推廣計劃「賽馬會樂眠無憂計劃」,透過不同活動推廣睡眠健康,並利用認知行為治療,為受睡眠問題困擾的參與者,提供不同程度的協助。計劃對象是18至70歲市民,目標在3年半內為1萬人提供個人化睡眠指導。市民可透過計劃網站或手機程式登記,參與自助或指導式網上課程,部分有需要人士將獲安排認知行為治療等服務。
陳銀燕表示,計劃去年10月起試行,至今,已有逾5,500位市民登記參與計劃,逾2,600名人接受睡眠教練的服務,當中有逾800人開始網上課程。她補充,目前已訓練205名睡眠教練,期望在計劃期內至少培訓350名睡眠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