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跨境捐器官 病患生死攸關 恒常化懶懶閒

2024年03月25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器官移植數字長期偏低,大批急需器官續命的病人求救無門,日前有急性肝衰竭的消防員求肝無果撒手人寰。現時,瑪麗醫院亦有一名37歲男子因肝衰竭而須求肝續命,醫院管理局稱除了在本地尋肝,亦準備向內地尋找合適肝臟,院方形容是特事特辦,倘若過了黃金時間做手術,不但風險增加,病人亦未必能完全康復,希望未來跨境捐贈器官機制恒常化。事實上,自前年12月本港有心臟衰竭女嬰成功移植由內地捐出的屍心得以續命後,兩地跨境捐器官安排未見實際進展。有議員表示,上次跨境捐贈成功個案有多達逾20個部門介入才成事,又指器官移植與病人生死攸關,對相關安排一年仍未恒常化,批評港府辦事手腳慢。
該名急須換肝的病人為A+血型,因肝硬化轉介至瑪麗醫院,前年8月列入肝臟移植輪候名單,院方稱病人肝腎功能嚴重衰竭,接受肝臟移植屬唯一根治方案,近日病人更開始肝昏迷。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表示,希望能在一星期內為病人進行手術,否則過了黃金時間會有感染情況或腦部受損,屆時病人即使進行移植,不但手術風險高,病人亦未必能百分百完全康復。他形容今次向內地尋求協助是特事特辦,若成功希望能建立恒常機制,幫助更多病人。
目前本港法例容許按個案需要,規管個別跨境器官輸入和移植,但每宗個案都需由「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按情況審批,部分個案或會因審批需時,導致器官質素下降,甚至不適合進行移植。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指出,腎臟、肝臟或肺部的移植手術,需要在很短時間內進行,最多數小時,否則器官的質量就會下降,短時間內要兩地醫療體系、海關及執法人員作出配合並非易事。
2022年12月一名4個月大女嬰急需心臟移植,當局向中央尋求合適心臟,最終成功進行首例的跨境器官捐贈,當局其後與內地探討建立恒常器官移植第二層互助分配機制,當兩地任何一方有器官捐出,但在當地沒有合適病人受贈,即可啟動機制,將器官跨境捐贈作配對。
林哲玄表示,此個案是個好例子,當時20多個部門同時啟動緊急應變程序才完成,長遠有恒常習慣機制會更理想。去年當局亦有就一項相關的議員議案做出回應,但自首宗個案至今逾年仍未建立恒常機制,他認為當局相關工作手腳太慢。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