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照顧者先導計劃將推行 議員斥制度架床疊屋

2024年03月25日 17: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議員斥政府照顧者政策及制度「架床疊屋」。
社會福利署推行「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透過關愛隊探訪或接觸,識別有需要的長者、跟進服務及安裝平安鐘等,而社署會按各小區「關愛隊」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服務量而提供16萬港元至24萬港元的津貼。立法會推動照顧者為本政策小組委員會今(25日)討論有關事宜,有議員斥制度「架床疊屋」,在原有及之上再加設多重轉介,讓人感覺政府「人盡皆兵」,且在不知道有沒有成效的情況下給予津貼。不過當局強調關愛隊只是個案轉介者,與其他機構「各司其職」。
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由2024年3月下旬開始運作,為期12個月。目前由荃灣及南區各小區「關愛隊」參加先導計劃,並會安排培訓,以便他們掌握基本的溝通技巧和相關地區的福利服務資訊。議員江玉歡斥制度「架床疊屋」,「又要畀幾十萬」,而關愛隊目標人群可能和區議員、非謀利機構重疊,認為政府沒有完善策略,只是「人盡皆兵」、「有手有腳就搵」,質疑未知成效的情況下,為何給予津貼,而政府稱要處理獨居長者問題已經「講咗幾十年,依家又要幾十萬」,質疑「再做多幾個小組都得,但係(政府)乜都做唔到」。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指計劃希望處理隱蔽長者問題,而關愛隊只是個案轉介者,NGO則是服務承辦商,屬於各司其職。
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表示,關心並不能等於專業服務,因此對此計劃存有疑問,認為關愛隊純粹是一班街坊,質疑剛才所講的工作有很多專業性,是否靠培訓就可以,又指關愛隊「精神健康又做,維修又做」,嘲如能做到就是「關愛萬能隊」,詢問是否有績效指標就有成效。何啟明表示指關愛隊原本的服務也不會變,強調關愛隊是鄰舍、義工,先導計劃,會先看能尋找多少個案,再視乎個案多少決定是否增加資源,他強調政府很清楚關愛隊只是做轉介服務。而各區KPI則由地區福利辦事處和關愛隊協商,每個區均有調整。
另外,社署在2016年3月推行為期兩年的朋輩支援服務先導計劃,培訓合適的精神復原人士成為朋輩支援工作員,而為了增強家庭的功能以照顧殘疾人士,包括精神復原人士的需要,社署資助非政府機構在各區營辦資源中心,資源中心數目已由六間增至現時19間。
議員林素蔚問及如何培訓精神復原人士,又質疑中心「豆腐膶咁細地方」,能否再擴展如此多功能。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梁綺莉回覆指朋輩支援工作員表示培訓分為兩部分,包括朋輩支援工作培訓以及準備公開就業的培訓,前者要求50個小時,內容包括了解朋輩支援工作員的角色和職責、復原的概念、自我認識、人際溝通等,後者要求40小時,學習職業規劃、面試技巧、安排試工。
另一議員郭玲麗詢問19間資源中心每年需要資源、服務人次等,梁回覆指根據2023至2024年度修訂預算,家長親屬資源中心開支約為9400萬港元,中心舉辦的活動人次超過13萬,服務人數超過1萬名,未來會增加朋輩工作員職位,由40個增加至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