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研VR技術結合心理治療 助曾經歷創傷人士走出陰霾 

2024年04月12日 01: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服務使用者需在臨床心理學家的指導下戴上VR眼鏡。
創傷記憶影響可大可小,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服務科於2022年成功研發一套技術,運用虛擬實境(VR)協助曾經歷創傷人士整理創傷記憶和走出陰霾,至今已有110人先後使用並進行評估,發現體驗VR後的平均壓力水平,較治療面談開始時明顯降低,逾80%人滿意結合VR心理治療體驗,同意該套系統可令自己更快及容易放鬆;調查又指,若比較以往放鬆方法,近80%人指更喜歡偏向使用並樂意結合VR心理治療。
服務使用者需在臨床心理學家的指導下,戴上VR眼鏡及可量度情緒狀態的智能手帶,然後在系統簡選合適的VR場景構建個人空間放鬆及平靜身心,期間臨床心理學家可透過智能手帶,實時掌握使用者壓力和情緒變化,以及他們對治療的反應,以給予更有效的支援。
服務科更另設手機應用程式,予使用者在日常生活期間亦可配合紙板VR眼鏡,重溫過往已建構的VR場景,紓緩壓力和負面情緒。社署指,現時服務科共有8套VR眼鏡及相關系統,其中2套作後備之用,以及約1,200副眼鏡;而截止今年3月底,社署臨床心理服務的輪候時間介乎8至12星期。
使用者之一的李生指,早年與妻子出現婚姻問題,自此脾氣變得暴躁,其中一次更發生嚴重衡突,7年前須被轉介接受心理治療。惟在治療期間發現,原來他在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同創傷,譬如童年因學業問題遭父親體罰、被中學老師羞辱,以至父親離世,故即使長大後,內在的悲傷仍未能釋懷,致他本日難以控制情緒,更因而患上抑鬱。
直至2022年7月他接觸了VR心理治療,在過程中想起童年讀書時一不開心便經常到訪的湖泊,故亦從系統預設的VR埸景特意挑選了一個360度的真實湖泊影片,體驗後發現能夠迅速沉浸於影片內,並感受到一份內在平靜,非常舒適自在,坦言其效果與平時需單靠自己的回憶想像明顯較好及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