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低估旅遊醫學風險評估 團體指不當使用藥物可引致副作用

2024年04月23日 13: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人於疫情過後都選擇報復式外遊。
經過3年封關,大量港人於疫情過後都選擇報復式外遊。不過即使疫情消退,到外地仍要保持警覺,早前就有港人外遊染病,最終離世;亦有外國女學生服用預防藥物後,沒有理會身體抗拒情況,釀成悲劇。有團體指出,疫苗及藥物需因應個人身體狀況使用,不當使用隨時引致副作用,提醒市民外遊前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希望政府關注旅遊醫學,成立有關專科培訓,為市民提供專業建議。
港人熱愛旅遊,但有調查顯示,僅4%市民對旅遊醫學有所認識。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內外全科醫學院旅遊醫學科專家顧問梁家偉表示,旅遊醫學即旅遊前醫療方面的風險評估,例如了解當地染病途徑,包括食水、蚊蟲等;亦包括市民外遊前準備,例如不少人外遊準備的「平安藥」,接種疫苗及藥物、預防蚊蟲等,亦要了解該地疫情、飲食安全資訊。他又提到,現時兩間衞生部門健康中心可以提供有關資料,並協助市民接種指定疫苗。
早前有一名英國女學生,到訪非洲前服用了瘧疾預防藥物,懷疑身體產生抗拒反應,於為期兩週的藥物測試中產生了發噩夢的副作用;但因為沒有對此作適當跟進,回國途中因藥物引致嚴重幻覺,最終她從飛機一躍而下,招致悲劇。梁強調,事前了解外遊地區傳染病風險之餘,亦要評估自身健康情況;同一病症,可採取不同的預防措施,如瘧疾亦可透過避免接觸帶病原,即可有效預防。他又指,因應每個人身體狀況、出遊時間、地點等不同因素,對出遊前要準備的藥物亦有影響;旅遊醫學人員則可以因應市民不同情況,為其評估出行風險,以及針對其情況準備藥物。
港人旅遊熱點,日本、南韓、台灣,以及東南亞等地,傳染病風險不高,較少受到市民關注。香港疫苗及旅遊醫學會方燦桂就指出,有關地區風險雖然不高,但不等於沒有風險,例如登革熱、蜱傳腦炎等病症在該地屢見不鮮;而且部分港人沒有接種的乙型肝炎疫苗,相關病症,在日本、南韓、台灣等地甚為常見。他呼籲市民旅遊前諮詢專業人士,做好評估及準備。
學會聯同醫學院,委任殘疾人乒乓球運動員王愉程和女子羽毛球運動員「黑妹」葉姵延為「旅遊醫學大使」,推廣有關資訊。葉姵延指過往比賽到訪二至三十多個國家,其中有部分衞生情況較落後,亦曾試過外地預備比賽期間,有運動員出現嘔吐、肚瀉的情況。她表示,以往運動員如普通市民一樣,只靠教練上網查找當地醫療資訊,或未夠專業和全面;加上比賽時有特定藥物會被視為「禁藥」,要因為情況準備有關疫苗及藥物。梁嘉偉認為旅遊醫學屬專業科目,不同醫生及藥劑師對有關方面的了解或未夠深入;而且因應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建議政府增加有關方面的培訓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