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3年一檢可減逾90%子宮頸癌風險 機構籲定期篩查

2024年05月09日 02: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研究顯示,每3年進行一次子宮頸篩查,便已可降低逾90%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子宮頸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2021年有596宗新症、178宗死亡個案,大多由感染人類乳頭狀病毒(HPV)而引起,就算接種疫苗,亦不能預防所有類型的高風險HPV病毒。有研究顯示,每3年進行一次子宮頸篩查,便已可降低逾90%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顯示,2021年本港有596宗子宮頸癌新症、178宗死亡個案,是第7大女性常見癌症,世界衞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估計,2020年全球有超過60萬宗相關個案。有機構於本周(6日至12日)舉辦「女性檢測周」,不同參與機構均提供篩查服務優惠。機構提醒,相比柏氏抹片檢查,HPV DNA檢查靈敏度更高,能檢測出高危HPV病毒,有助評估子宮頸癌風險,呼籲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
子宮頸癌多由感染HPV引起,若子宮頸內的細胞受HPV侵襲,就可能產生異常細胞,形成子宮頸上皮內瘤,若不加理會,就有可能發展成為癌細胞。而持續感染HPV,會增加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即HPV16及HPV18型)的女性,是沒有感染女性的35倍,有研究指出,約70%子宮頸癌個案均由HPV16及HPV18型病毒感染引起。
HPV疫苗可防止感染,但並不能預防所有類型的高風險HPV病毒。有國際研究均揭示,只要維持每3年進行1次檢查的習慣,便可降低91.8%患子宮頸癌的風險,若每年1檢更可進一步降低96%患癌風險;另一項研究亦顯示,對於35至64歲的女士,若能積極進行子宮頸篩查,與沒有檢查相比,能減低92%因患子宮頸癌而死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