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反驳环团 强调环评程序科学专业及公开透明

2024年05月19日 18:09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环保署强调环评程序科学专业及公开透明。
环境保护署有条件批准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环评报告,不过有环团提出质疑,环保署今日(19日)作出回应,强调环评程序科学专业,《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和其下《技术备忘錄》定下了科学客观的标准和要求,更为不同范畴指定专业主管当局,全面审视所有环评报告。环评程序亦公开透明,由工程项目倡议人提交工程项目简介开始,所有步骤都在网上公开,以及设有两阶段的公众查阅期谘询,让公众及环境谘询委员会(环谘会)全面提出意见。环保署是在充分考虑了上述所有资料和意见,确定环评报告符合所有法定标准和要求,才会作出批准。
就个别团体提出的质疑,环保署综合从7个方面回应,包括已按照《技术备忘录》,确定研究概要已涵盖所有须要评估的环境课题,并且符合所有相关要求,环评研究范围内亦有大量及持续的生态资料,同时根据《技术备忘录》的要求,按“避免”、“抑减”和“弥偿”的优先次序原则,例如避开拉姆萨尔湿地、保留米埔陇村鹭鸟林核心区域及米埔村鹭鸟林、保留彭龙地成熟林地等。
环保署续指,环评研究已按照《技术备忘录》及相关环评指南,进行12个月生态基线调查,当中涵盖鹭鸟林及夜栖地上空的雀鸟飞行路线调查,生态影响评估亦已考虑因觅食地损失或干扰,而对白鹭和苍鹭繁殖造成的间接影响。另外,环评报告亦根据文献纪录假设有水獭出没并进行了相应评估。在听取环保团体和环谘会的意见,以及参考台湾对保育欧亚水獭的经验后,提出有利于水獭活动的优化措施,包括建立10米阔含水景设计的地面生态走廊等。
另外,环保署指环评报告已参考上水至落马洲铁路支线工程的实际经验,透过积极管理提升鱼塘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承载力,以事实证明生态补偿的有效性,又将较小和分散的鱼塘合并成较大的水体、设置人工栖息岛等,以创造及提升环境质数及容量。环评报告已针对施工期间的潜在生态影响订定了缓解措施,包括在施工范围边界装设隔音屏障及分阶段于非候鸟出没的季节进行施工,辅以相应的环境监察要求以减低施工期间对生态的影响。土拓署亦已按环谘会要求提交《生境创造及管理计划》拟稿,并将成立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绿色团体及学者代表的环境监察小组,就各项实施计划的制订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