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A1:加建挡浪墙 拖7年始有望拍板 杏花邨续食惊风散

2024年05月21日 03:3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近年本港受极端天气的侵袭频繁,令沿岸地区受到不少威胁。属港铁站上盖物业的港岛私人屋苑杏花邨,因位处海滨沿岸,一向是台风受袭的重灾区;近日其管理公司港铁发通告予一众业主,公布将于7月6日举行特别业主大会,议决政府提出的“杏花邨沿岸改善工程”,此方案由政府提出一次性的资助,以协助杏花邨进行改善工程,若获通过将另外兴建约1.5米高的挡浪墙等,工程预计可在2026年完成,意味着居民仍需担心风季来袭时,杏花邨再沦泽国。虽然港府后知后觉,至今才提出迟来的方案,但普遍获居民支持。当区区议员表示大部分居民对建议表示欢迎,指有关方案由2017年争取至今,拖延7年终有所进展;但亦有部分居民担心日后维修管理费用高昂,难以负担。
根据港铁公司发出的通告指出,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为全港26个较高风险的沿岸低洼或当风住宅地区,作出审视及研究,其中杏花邨被指定为其中一个较高风险的沿岸低洼住宅地区,并建议进行“杏花邨沿岸改善工程”方案。
在该方案内容下,政府考虑协助及资助杏花邨进行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但由于涉及政府资助,故要求杏花邨业主需要举行业主大会,议决是否通过“杏花邨沿岸改善工程”。
改善工程内容包括,在第23座至48座对出海堤的混凝土墙外,另外兴建离地面约1.5米高的挡浪墙;并在第25座至50座大厦之间位置,安装可拆卸式挡水设施,包括挡水板或充水式挡水设施。而在改善措施完成后,业主仍要继续负责挡浪墙及可拆卸式挡水设施的维修及保养。
通告又指,虽然现时在海堤已有约1.1米高的混凝土墙,若进行工程将会移走部分大石,再另外兴建离地约1.5米高的弧形挡浪墙,以建设成第一道防线;而第二道防线即为可拆卸式挡水设施。若以上方案于今年7月或以前,获杏花邨业主大会通过,工程预计可在2026年完成。
东区区议员何毅淦表示,今次的方案已由2017年争取至今,形容是非常“难得”,他又称虽然现时暂未知道工程金额是多少,但尽量不希望银码过高,而需要居民额外负担。何又称,已接获不少居民意见,大部分都认为此方案有善意,“有总好过无啰”,认为可加强抵御台风的能力。
至于部分居民担心日后维修管理费用高昂,何毅淦则解释指,现时杏花邨部分地段为填海而得,部分已有设施也需要恒常评估保养,每数年都会花费约数万元管理费,故即使加设挡浪墙等设施,相信对日常支出不会有太大影响。
立法会议员谢伟铨则指出,当年私人发展商兴建杏花邨时,地契已标明需在海堤兴建混凝土墙,但近年在极端天气下,原有1.1米高的混凝土墙不足以挡浪,几乎每次打风,均对居民造成影响。他指出,杏花邨属较高风险的沿岸低洼住宅地区,政府“要做嘢”,但涉及权责问题,政府无法直接进行工程,而要居民出钱亦非常困难,认为政府资助属“好嘅办法”,避免改动地契条款。
谢伟铨提到,虽然不清楚工程造价,但相信政府资助应该足够,料居民毋须承担工程费用。至于后续的维护成本,据他了解,政府同类挡浪墙兴建多年亦毋须特别维修,料杏花邨的挡浪墙建成后,“整烂”机会低。他又指,只要管理处日后做好风季预防措施,例如在打风落雨前堆起沙包等,料挡浪墙的维护成本不会增加太多。他又形容政府此举属“实事求是”,希望方案尽早通过,惟工程期间或会影响居民使用海旁空间。
更多新闻,请浏览东方日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