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新方程式 行會成員指比例「好奀」 僱員無法分享成果

2024年05月25日 13: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吳秋北認為,即使加入新方程式,僱員仍無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政府將法定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方程式計算。身兼工會領袖的行會成員吳秋北今日(25日)於電視節目表示,最低工資起點低,又經常被「拉倒」,新機制以「可加不減」方程式計算,讓最低工資進展,不再原地踏步。新方程式引入通脹及經濟增長因素作計算,吳就認為立意是好,起碼工資增幅不會低於通脹,讓僱員可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惟勞工只能分享20%經濟增長成果,認為比例「好奀」,無法反映所謂「分享發展成果」的用意。
吳指出,最低工資最為人詬病之處是起點過低,由最初28港元,加至現時40港元,均無法確保生活最基本要求。他希望政府在此方面考慮,否則將會令工資中位數和最低工資差距只會愈拉愈闊。他續指,兩者差距現時達2至3倍,最低工資一直下跌,保護人數亦愈來愈少,現時僅保護約1.7萬人。
至於最低工資與工資中位數掛鈎,吳秋北就認為會是好事,但由於工種問題,或會惹起爭議;不過他表示,如果兩者有一定程度掛鈎,則可以防止兩者差距擴大。政府表示新引入的方程式每5至10年作檢討,吳就認為隔太久作檢討可能會滯後,若問題在5年內出現,相信政府無法不正視。
而標準工時經多年爭取卻仍未落實,吳秋北稱會繼續爭取;指打工仔加班、加點「無補水」情況甚為普遍,造成健康及不公平問題;又指「以前銀行都有加班補水,依家無咗喇」,「不斷逼你(僱員)加班」,情況相當不理想。他又指出,因疫情等原因,令工作模式改變,居家工作增多亦令工時計算上出現不少爭議,未來會研究如何處理相關問題。他又表示過去政府曾成立標準工時委員會,惟最終不了了之,令他深感可惜;又指當時若可依研究基礎繼續進行工作,相信現時情況會有所改善,現時只能「從頭嚟過」。吳秋北相信,今屆政府施政綱領亦未提及標準工時立法,指如政府願意接受,一定會受歡迎。
對於早前於立會法討論的「勞動模範評選機制」,吳秋北表示,社會如果單以金錢、利益作衡量,無法反映出「打工仔」對經濟、社會的貢獻。他認為社會必須有表彰制度,肯定打工仔的貢獻,讓他們有奔頭,並幫助他們爭取更好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