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熱能探測亂置大街大巷 無視老鼠溫床

2024年05月26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大街大巷裝熱能探測攝錄機,監測鼠蹤效果備受質疑!食物環境衞生署今年2月公布會以新的「無鼠百分比」,取代原本監測鼠患的參考指數,並配合計劃在全港各區安裝逾1,800部熱能探測攝錄機,3月底公布的5區數據,東區「成績」最佳達96%。不過,該署陸續在地區安裝的攝錄機卻引發異議,有市民質疑在大馬路旁、單車徑等多條道路發現該機,質疑老鼠在後巷、無人暗黑之地活躍,直言政府浪費公帑「唔知影咩」,無法反映實際情況。有議員批評安裝位置有誤只會令攝錄機淪為「裝飾品」、「為擺而擺」,擔心或令數據出錯,讓市民感覺政府數據並不可信。
食環署「無鼠百分比」是以熱能探測攝錄機,輔以人工智能(AI)技術,分析及計算老鼠出現的比率。整個調查計劃首半年耗資約750萬元,首階段計劃曾在灣仔、中西區及東區、旺角及深水埗區等展開。但本報發現,近日不少地區均出現此類攝錄機,安裝地點卻惹人疑竇。
如新蒲崗的安裝地點包括雙喜街、五芳街和三祝街等,上述地點均見攝錄機放在馬路或斑馬線旁,機身印有食環署告示,聲明「此處已設置熱能探測攝錄機,以進行鼠隻活動調查」;將軍澳毓雅里、寶豐路亦有安裝,部分沿寶康路旁的單車徑、將軍澳海濱旁亦有相關攝錄機。上述位置人流頗多,部分更屬居民眼中的地區大街,人流車流極多,在此監察鼠蹤實在奇怪。
市民盧先生表示,多年來在新蒲崗區上班,雙喜街、五芳街等大街位置均從無見過老鼠蹤影,但食環署自上月底卻開始在新蒲崗一帶安裝了不少攝錄機,更形容數量之多「幾乎條條街都有」,他質疑安裝地點多為馬路旁,「大街大巷何來老鼠?」他批評食環署資源錯放、浪費公帑,怒斥「見到佢(政府)咁使錢都眼冤!」
蘇先生居住將軍澳區多年,他同樣在近月發現區內多處安裝了此類攝錄機,但位置「離奇」,部分更沿單車徑安裝,嘲笑指「我唔係動物學家都覺得啲老鼠唔會喺嗰度,定係啲老鼠依家識踩單車?」
議員江玉歡亦指有關計劃「部分唔係咁有效」,認為與其以此追蹤老鼠,應多靠市民報料來確定安裝地點,又指以大部分市民認知,山邊、後巷、草叢位置才會多老鼠,安裝地點的準則應有所變更,否則沒有科學數據支持,只會淪為「為擺而擺」。
議員陳凱欣則指,政府因應新推出的「無鼠百分比」而更換老鼠監測方式,但放置熱能探測攝錄機的地點又惹來質疑,認為當局有責任向公眾交代放置地點的界定準則,亦應公布監測結果,以對比與舊監測方法「邊個值啲」。她又擔心,攝錄機放置的地點會影響數據結果,若數據與現實不符,亦會令市民不相信當局公布的「無鼠百分比」,「唔應該令市民有觀感覺得政府為咗整靚盤數而放喺大街大巷。」
本報曾就市民質疑安裝攝錄機地點無法有效監察鼠患向食環署查詢,食環署並無回應攝錄機能否成功監測老鼠及發現多少鼠蹤,只稱該署的「鼠隻活動調查」旨在掌握各區的鼠患情況及趨勢,採取針對性的防鼠治鼠措施。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