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無意興建大廈再租予業界 豬場難承擔料40年回本

2024年05月26日 11:4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指,在上水一帶的政府用地供業界發展多層式禽畜養殖場。
本港禽畜農場日漸式微,加上受北部都會區發展,當中不少養豬場面臨收地。漁護署透露,正在羅湖附近覓地興建多層式農場,估計大樓造價數以億元計,農戶可申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並自行集資興建。不過,有豬場就估算涉及投資達4億港元,需40年才回本,憂無法承擔龐大的資金,而政府就指無意由當局興建大廈再租予業界。
漁護署長梁肇輝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如果政府不協助,整個養豬業會淘汰,故此豬場必須升級轉型。除了後年交付的上水地皮,政府亦正覓尋適合用地,用作興建多層式農場。他指現時全港有43個豬場,大部分在新界北。大部分豬場為傳統農場,排污及氣味處理不太到位,將來因北都發展被取締,要另覓地方搬遷會很困難。
梁認為本地養豬業要持續發展,污水、廢物、氣味處理、生物保安等,都要達現代化水平,亦要地盡其用,故正研究在羅湖附近覓地興建多層式農場,估計多層式大樓造價數以億港元計,而基金撥款進行的規劃研究顯示多層大樓方案財務上可行。
漁護署回覆傳媒查詢時證實,當局已預留多幅於上水一帶的政府用地供業界發展多層式禽畜養殖場。而基於生物保安、疾病防控及農場管理等考慮,同一座樓房將限制只飼養一種動物,另視乎土地面積,可同時興建多於一座多層式禽畜養殖樓房。
有位於落馬洲的農場場主稱,已知獲悉土地2026年將收回,業界普遍支持讓豬「上樓」,但顧問初步研究估計興建3層大廈需數億元,即使10個豬場都難以籌集巨款,預計需40年才能回本。加上政府暫未公布具體方案,盼政府能興建大廈再租給業界。元朗有農場需在2029年遷離,場主稱收地變相扼殺農場經營權,難另覓地點再經營,政府需考慮香港建樓成本較內地昂貴,視乎有否足夠支援業界興建多層式農場。
政府去年推出漁農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方向,推動所有本地禽畜農場,包括43個豬場和29個雞場,全面以多層式農場營運,並以集約化模式(intensification)引進科技和自動化設備,解決排污及氣味等問題,提升養殖效率及生物保安水平,預期15年內本地禽畜農場整體年產量增加最少10%,產值增30%。政策方向指出,政府在2026年或以前平整好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農場的土地,預期2030年前投入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