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毁坟疑博出位谷流量 极端行为背后原因莫轻视

2024年05月26日 18:47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殿堂级乐队Beyond已故主音黄家驹的坟墓在上周日(19日)遭大肆破坏,疑涉事的一名少年及其友人事后因刑事毁坏而被捕。相关的破坏坟墓片段在网上疯传,除了惹起公愤之馀,更令人关注“博出位”谷流量的行为。《东呼即应》邀请专家分析,自我形象较低落人士希望得到关注,因而通过网上行为或哗众取宠的方式以获认同感。专家指,每有暴力事件发生,社会大众都会惯用“精神病”作为唯一成因,恐加深公众对精神病的偏见和误解,令患者更不愿求助,拖慢康复进程。
目前涉嫌破坏黄家驹坟墓的15岁少年及另一名23岁男子,已因涉及刑事毁坏被捕及被检控,初步调查显示,怀疑有人为了在网上“博收视”、“谷流量”引人注意而犯案,案件押后至下月25日再讯。今次事件除了引起公愤,更令人关注有人“博出位”吸赞的现象。康和互助社联会中心主任邹长顺表示,的确有人犯法后自称精神病,可能或想借此增加脱罪机会;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就是每有暴力事件发生,社会大众均习惯用“精神病”作为唯一成因,或当成一个合理解释,两类事件都会加深公众人士对精神病的偏见和误解,令复原人士感到很大压力及负面影响,甚至当他们有需要时,更会因怕被别人知道其身份而不敢求助。
邹长顺指,有数字和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比平常人出现暴力行为的机率低很多,社会应更理性批判每一宗事件背后的成因,而非单单用精神病作为唯一解释;就算涉事人患精神病,也难以完全肯定是由精神病引起,可能是受到家庭状况、不同经济压力、工作问题、爱情或人际关系等影响。
被捕少年过往也经常在社交平台上载出位影片,亦曾拍片声称患注意力缺乏过动异常症(ADHD,俗称过度活跃症)及人格分裂等,惹来极大争议。注册辅导心理学家万家辉表示,ADHD包括3种不同状况,第一是不专注、第二是过动、第三是冲动型,有时会于患者身上一同出现、有时则会个别出现。
万家辉指的确有个别患者,会因而可能作出骚扰他人的行为,但整体是因人而异,与该病本身无关,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亦不会因自身疾病而作出骚扰他人的行为。治疗方面,他表示现时已有很多相关药物,亦有很多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均可以帮助患者。
对于催谷网上流量的现象,万家辉表示心理学上有多种解释,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自我形象,若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比较低落,则很多时候都需要认可或关顾、关注,令自我形象好转,会觉得比较放心、舒服;另一个是认同感,愈想有认同,就愈希望借通过网上行为或哗众取宠方式,得到别人认可。
根据医管局资料,2023/24年度精神科门诊共有51,372个预约新症,紧急新症平均轮候时间需要1星期,稳定新症最长更需要轮候81至99个星期,而这些数字,还未反映隐藏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在公立医院医护人手短缺下,医管局精神科医患比例更是严重失衡,平均1名医生要面对761名患者,情况极不理想,诊症时间难免被压缩,不但病人难以深入交代其病征及情绪困扰等,医生想准确掌握病情亦有难度,更可能有走漏严重个案的危机。
港府口口声声对精神健康重视,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实在捉襟见肘,当局除了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亦应向照顾他们的家人给予关爱和支援,纾缓照顾者压力;更要加强对公众教育,加深市民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消除歧视,以免令患者因负面标签,而不敢求助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