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罵聲中「暫緩」 港府宣布8.1不推行

2024年05月27日 14:3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醞釀近20年,3年前終於立法的「減廢火車頭」垃圾徵費未正式實施已幾乎「胎死腹中」,港府昨日決定暫緩垃圾徵費,不會在今年8月1日實施,但亦未有交代具體再實施的日子。當局解釋,主要因為市民普遍反對如期實施徵費;回收配套覆蓋仍然有限等,強調改變700萬港人的習慣「不急於一時」,未來會增加回收配套及宣傳教育,明年中再向立法會交代進度,強調減廢的初心不變。議員大多認為押後徵費的決定「務實」,促把握時機推動減廢回收教育。
兩度押後的垃圾徵費在兩個月「先行先試」後,港府今日(27日)在立法會兩個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上宣布暫緩實施。當局解釋民間研究調查均顯示,近80%市民反對如期推行徵費,認為需押後或分段實施,甚至擱置計劃。試行計劃結果亦顯示,市民認為垃圾收費的操作繁複,大部分住戶並無善用指定袋;分揀垃圾大增清潔工的工作量;亦令餐飲業和安老院舍的經營成本上升,難以經營等。
當局又承認,現時社會回收文化的根基不足;回收網絡和設施的覆蓋增加後仍是不足等,因此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但指會不斷監察和評估社會減廢和改變處理垃圾習慣的成熟情況,強調改變習慣不可以急於一時,處理多項的問題和項目需時,需要按部就班,明年中再向立法會匯報工作進度。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未來一年會加速擴大社區回收網絡,尤其佔本港廢物量30%的廚餘,包括在全港屋邨及大型私人屋苑額外加裝智能廚餘回收桶等設施,目標增加一倍;亦會設100個廚餘回收街站;並在100個垃圾收集站設收集點。綠在區區亦會延長營業時間,並增加收集點數目,由200個增至800個,包括在大型垃圾站設回收點,並研究積分可兌換購物券。
港府亦將在下月起的半年派發指定垃圾袋予公屋住戶,每月提供20個,鼓勵住戶只用該些指定袋扔垃圾,推動他們減少製造垃圾及參與回收。私人屋苑物管業界若簽署《減廢回收約章》,承諾在屋苑提供回收設施及妥善交予回收商,便可同獲派指定袋。環保署會安排人員,尋求區議會及關愛隊協助,教育及鼓勵減廢回收,期間會評估居民使用指定袋,回收習慣的變化。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則指,當局會認真處理「先行先試」的結果和坊間反映的問題,包括免除前線員工的法律責任,減輕前線工作的困難,大型垃圾的處置,甚至循序漸進式推行徵費。他提到,港府重視減廢回收的初心不變,徵費僅為廢物管理之中一環,會繼續推進現代垃圾焚燒發電,確保2035年停止使用堆填區處理垃圾,正在探索推動大灣區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共同發展綠色產業,共建無廢、美麗灣區。
被問到有否官員需問責,港府指垃圾徵費的影響面是史無前例,局長謝展寰已盡心盡力,形容「事非經過不知難」,重申暫緩的決定務實正確,甚至是「唯一決定」。議員狄志遠認為押後徵費務實,但不希望徵費胎死腹中。他批評當局過去兩年沒做好準備,多個問題早已發現但遲遲未被解決。狄促請當局先在半年內提交中期報告,一年後再交代詳細報告,供市民及議會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