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01宗山泥傾瀉 較2022年多近7倍

2024年05月27日 15:4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去年發生世紀黑雨,全年雨量極高,山泥傾瀉的數目亦遠高於平均值。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今日(27日)舉行傳媒簡報會,匯報去年山泥傾瀉的統計數字。去年全年共發生60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2022年的76宗多近7倍,亦比過去35年平均每年約300宗為多,幸好仍較過往雨量較多的年份低,並且沒有造成人命傷亡。
去年9月世紀黑雨為本港帶來破記錄雨量,期間發生了181宗山泥傾瀉報告,幸未有人命傷亡。不過,世紀黑雨仍造成了嚴重的山泥傾瀉事故,包括石澳道的山泥傾瀉事件,雖只牽涉一個小型填土坡,但就令石澳道一度全線封閉,影響數千名居民出入;另外有兩項非法斜坡或僭建工程亦對斜坡構成極大風險,包括紅山半島及清水灣甘樹路的山泥傾瀉事故。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岑家華表示,初步調查顯示,去年引發多宗山泥傾瀉事故主因均來自溪澗、引水道或排水渠的溢流,例如耀興道的嚴重山泥傾瀉事故由上方引水道溢流引發,其中1顆最大的山石直徑更達7米,單單是清理大石的工程就要耗時5至6個月,至現時緊急工程仍未完結,期望會在今年6月底完成緊急鞏固工程,岑亦坦言,由於工程屬緊急性質,故長遠仍有需要進行工程以完善其安全性。
將石澳道山泥傾瀉事故引以為戒,岑家華指處方將會重點處理唯一往來行車道的斜坡,目前已識別了500個影響較多人使用的唯一往來行車道的政府人造斜坡,例如嶼南道、新清水灣道,優先實施預防性維修工程,例如加固斜坡表面、通渠和改善排水系統等,但由於此類道路一般會較窄,所需工程時間需更長,岑強調,會在本月底前巡查完500個已識別的斜坡,當中約有1至2%需要進行輕微維修工程的斜坡已即時完成。
至於紅山半島山泥傾瀉事件方面,岑表示多個部門已巡查完成,識別出有非法斜坡或僭建工程的地方,並已發出相關命令,處方會持續提供專業意見;他又指出,要發現僭建問題並不容易,因大多牽涉私人地段,但會加強此方面的工作。
岑家華又稱,本月中起處方聯同天文台發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土力處會根據24小時滾存雨量,動態評估受影響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提示旨在針對局部地區大雨持續,但香港廣泛地區的山泥傾瀉風險卻未達到發出山泥傾瀉警告的指標時,特別提示可列出山泥傾瀉風險較高的地區,提醒市民有關地區可能有山泥傾瀉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