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爆商場斬人案 精神病人缺支援

2024年05月27日 19:4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沙田水泉澳廣場上周三(22日)爆出斬人案,據悉疑兇有思覺失調紀錄;去年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斬人案,懷疑有精神病疑犯向兩名不相識女子狂斬近30刀,事件震驚全城,如今再有懷疑精神病患斬人事件,反映港府對精神病患的支援仍然不足。《東呼即應》請專家分析,思覺失調患者在情緒表達和控制能力有缺陷,但不代表一定有暴力傾向、或易有犯罪意圖和行為;現時公院精神科輪候情況不能接受,建議公私營醫院加強合作,分流精神科病人。
該名中年漢闖入水泉澳廣場1間快餐店,以1把長約30厘米廚刀斬向1名收銀女職員,女收銀手、背、鼻被斬4刀,男街坊見狀以手推車阻擋持刀漢作進一步行動,多名街坊聞聲亦上前合力制服持刀漢,餐廳經理及1名男街坊均告頸部受傷,分別留下長約3厘米及8厘米刀傷。據悉被捕人士居於水泉澳邨,有思覺失調紀錄,執法人員正就施襲者同傷者是否認識、行兇動機等方向調查。
去年6月2日,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案,懷疑有精神病的疑犯在商場店舖買刀,向商場內兩名不相識的女子狂斬近30刀,最終兩女命喪刀下,事件震驚全城。此案發生後,有社福界議員批評,當局對精神病患者支援不足,無論日間、院舍或輔導服務均不足夠,很多個案沒有詳細跟進,建議盡快審視目前精神健康服務。
此類案件缺乏明確動機,可說是完全無預警性,普通市民遇到難免感到震驚及不安。在水泉澳邨快餐店傷人案中,被捕男子有思覺失調紀錄,犯罪心理學家鍾灼輝解釋,思覺失調是一種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在情緒表達和控制能力有缺陷,但不代表一定有暴力傾向,或更容易有犯罪意圖和行為,而且這類案件並不常發生,呼籲市民不要「自己嚇自己」,把個別案件無限放大。
近年接連發生數宗類似嚴重襲擊事件,坊間有擔心可能會出現模仿犯罪。鍾灼輝指,目前暫未找到明確關聯,但若想減低模仿犯罪的可能,應避免過度渲染及描繪犯案過程或恐怖畫面,以免引起部分易受影響人士出現模仿的衝動;另外,若社會對案件過度討論及關注,也有可能加劇模仿效應。
精神病人有迫切的康復需要,但當局卻長期無法提供足夠支援及服務。精神科社工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梁珮琪直言,目前公立醫院精神科的輪候情況不能接受,近年流失大量醫生,聘請愈見困難,加上患者人數每天都在急增,公營系統已應接不暇,建議醫管局可透過公私營合作紓緩公營系統壓力,考慮將等候了1年的精神康復者未就診個案,轉介到私人醫生求診。她指,除了精神科醫生,部分家庭科醫生有精神健康的文憑,可以為焦慮症、抑鬱症等個案應診及配藥,公營系統則處理較嚴重及複雜的個案。
接連發生傷人事件,市民難免人心惶惶,緊急應變中心高級安全主任何江岸教路,到商場等人多地方,要留意逃生出口的位置,防身物件則需要不大,始終案例不多。而且當遠距離見到有暴力事件,應該要立即離開,被襲亦不要單打獨鬥抵擋,第一時間應發出震撼性的聲音,令對方反應停滯,途人亦有機會施以援手;另外可用身上任何物件扔向對方臉部及眼睛,趁對方閃避時逃跑到安全地方,並盡快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