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垃圾運灣區處理 議員指勿令當地人反感 港府不能放軟手腳

2024年05月30日 10: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計劃與大灣區城市合作,把部分垃圾經分類後運回內地處理。
垃圾徵費無限期押後,政府日前指正探討能否將本港部分可回收廢物運往大灣區,把廢物與資源一體化處理。有議員把本港廢物運到大灣區循環再用涉及許多法規,過程複雜,要一籃子討論,同時要不能令灣區居民產生觀感問題,最重要香港不能放軟手腳。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紹雄今早(30日)在電台節目中指出,如果灣區已建立回收重用物料的生產鏈,由他們做會具規模效應,灣區短期內有焚化設施可供香港考慮,便可以將部分廢物循用,部分焚化處理。
但他強調安排要做到雙贏,不要令灣區居民產生觀感問題,最重要香港不能放軟手腳,盡責任處理好廢物問題,最後是考慮達致經濟效益的合作模式。他認為香港地小人多,處理廢物應朝高產值方向發展,例如研發新技術、新材料,提高廢物回收效率。
另一議員黃錦輝在同一節目中表示,曾考察內地焚化設施及廢物回收工作做得很好,焚化設施有剩餘焚化量,亦曾向內地提出意見將本港廢物運到內地處理。
對於把本港垃圾運到內地惹起關注,他認為不要只針對這方面,而是做到大灣區共享經濟,大灣區規劃時可考慮做統籌,在灣區內有焚化空間可生產能量,可把垃圾運過去,當他們生產能量後又傳去不同地方。他又認為既然開始探討無廢灣區,未來可因應情況檢討香港建造焚化爐的規模,以至需建造的數量。
本港目標在2035年停止使用堆填區處理垃圾。當局日前表示,計劃與大灣區城市合作,把部分垃圾經分類後運回內地「當資源」處理,相信成本上有好處。不過,當局仍需解決廢物出入境法規、標準等事宜,正與內地當局開展討論,亦正物色北部都會區興建第3座垃圾焚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