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特約:新冠變種KP.2 傳播力極高勿忽視!

2024年06月03日 18: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香港及台灣,近月相繼錄得被專家形容為「免疫逃逸與傳染力高」新冠變種病毒株KP.2的個案。為了解今期正流行的新冠病毒,提升市民大眾防疫意識,《東呼即應》訪問了相關的專科醫生,講解目前正肆虐稱作KP.2 屬JN.1的後代,即Omicron一種的病毒,並了解其特性。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其實KP.2也是屬於Omicron的一種,是JN.1的後代。事實上,不同新冠病毒的變異病毒株,其病徵病狀是很相似的,較為新近的變異病毒株的病徵、病狀和致病性比之前的流行病毒株較低。現在的新冠病毒難以和一般流感的病徵、病狀完全區分,市民有上呼吸道病徵、病狀,未必可以分辨出,到底是新冠病毒、流感,還是其他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很相似的。KP.2現時的數據非常有限,有初步的數據顯示,KP.2比JN.1有機會在傳染性上,傳播率高1.2倍,相信因為KP.2的免疫逃逸和傳染力較高,較長時間內,數字有機會上升,不過KP.2或者JN.1比之前的變異病毒株病徵、病狀和致病性可能不會增加,相信未必會對醫療系統構成非常大的壓力。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則稱,本港就算現在是KP.2肆虐,例如在污水監測顯示約18%,但整體新冠病毒個案和呼吸道陽性比例在下降,下降速度也比較快。所以不需要特別擔心這些抗原漂移,因是風土化了的病毒的慣常現象,致死率是沒有改變的,就是和以往的病毒沒有基本分別。KP.2是靠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令其能夠避免了我們廣泛建立群體免疫,但是有一個生存的代價。因為這樣的進一步變異,對一個已經高度適應的病毒來說,可能會減低傳播效率,所以在這樣的情形,此消彼長之下,根本上就不會有太高的可能,去製造另一次的感染大浪。只不過新的變異有機會慢慢取代舊有傳播的病毒株,有些地方會看到有些改變,有些浪最主要也是因病毒上一次高峰已經過了一段時間,由於免疫衰減,所以出現另一個輕微的浪而已。
台灣衞福部疾管署上月7日公布,過去一周新增229宗本土新冠併發症個案,較前一周新增185宗,另增31宗死亡病例,較前一周多15宗。台灣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主任林詠青表示,累積併發症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佔79%,新增死亡患者年齡介乎30多歲至100多歲。當中一名30多歲北部男子,4月底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持續兩天,送到醫院急診,之後因嚴重呼吸衰竭,於就醫當天離世。
衞生署回覆指,最新的污水監測數據,截至2024年5月29日顯示,JN.1及其後代譜系仍然是最流行的變異病毒株,佔所有經分析樣本的99%,而當中約18.3%屬於較新的後代譜系KP.2。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對37個2019冠狀病毒病嚴重及死亡報告個案的樣本進行基因分析,結果顯示JN.1及其後代譜系為最流行的變異病毒株,佔所有經分析樣本的97.3%,而當中約2.7%,屬於較新的後代譜系KP.2;根據世衞的資料,KP.2是JN.1的後代譜系之一,現被世衞列為監視下的變異病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