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學童自殺困局難解 日均2宗應急轉介

2024年06月06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生命可貴,但去年本港卻發生多宗學生自殺案件,除中學生外,過去一個月更有兩名大學生在約11分鐘內,先後於兩所大學墮樓命殞,有議員關注本港學生自殺案件居高不下,質詢政府自去年12月推出的3層應急機制效果,教育局透露,截至今年3月、即該機制運作4個月以來,第2層機制轉介的個案有69宗,第3層個案有168宗,合共最少發現237宗個案,當中約5宗被列為緊急個案,平均每日發現約兩名需支援的學生。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葉兆輝稱讚機制幫到5個人脫離危險「相當不錯」,有中學教師亦指專科轉介的措施有用。不過,學者亦關注資源是否獲有效運用,要慎防資源過分傾斜、忽略其他沒曝光的學生。
教育局表示,當局因應去年學童輕生個案有上升趨勢,推出了3層應急機制。第一層,即校內跨專業團隊會優先照顧和輔導較高風險的學生,初步識別較脆弱的同學,並留意有否警告信號。第2層是如果學校有需要尋求額外支援,可向校外支援網絡隊伍尋求協助,截至今年3月,第2層的轉介個案共有69宗。
至於機制第3層,校長可轉介嚴重個案給醫管局,局方會優先處理;亦有一條專為校長而設的諮詢熱線,提供專業意見。截至今年3月,第3層的轉介個案就有168宗,另外有75宗電話查詢。168宗個案中,有3%屬緊急個案(即約5宗),半緊急個案佔40%。教育局又稱,另有為中小學舉辦訓練及培訓,今年初已額外舉辦40多場,約有2,200名學校人員受惠。
應急機制在4個月內篩出237宗個案,更有5宗個案屬緊急類別,情況令人關注。葉兆輝坦言,學生自殺「一宗都嫌多」,機制運作以來識別了5宗緊急個案,效果「相當不錯」。不過,葉亦指出,學生面對的壓力不少來自根深柢固的問題,例如家庭、環境、關係等,往往要花更多時間去慢慢解決;現在機制成功喚起學校、社會關注,或會有助提升對學童支援。不過他亦提醒政府要考慮資源是否運用得有效,要以合理的人手協助最大量的有需要學童。
九龍真光書院校長李伊瑩亦歡迎3層機制,她指,以往欠缺方法處理有緊急需要的學生,導致學生要自己找醫生。現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排快隊」,相信可以大大幫助情況嚴重的學生。現在教職員、校長在跟進、評估學生精神健康情況時,可得到專業支援,教育局又有更多關於精神健康的教師培訓,幫助教職員了解學生情況,並促進與其他專業合作,協助學童。
議員郭玲麗則指,現時的第一層和第2層機制提供的支援差不多,變相導致第2層「真空」。學校發現第一層沒有用,會直接選擇第3層,導致第3層的個案多於第2層。她就建議第2層應提升為輔助治療及個別輔導的工作。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