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密集報道戰爭相關事件 研究指或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4年06月06日 15: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社交媒體上對戰爭相關創傷性事件的密集報道與個人精神健康息息相關。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與英國邊山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研究氣候變化、俄烏及加沙戰事,以及日本核災廢水排海三大危機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三個危機當中尤以氣候變化議題對個人心理健康帶來最顯著的影響,而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會為心理健康構成負面影響。另外,社交媒體上對戰爭相關創傷性事件的密集報道,亦與個人精神健康息息相關。研究結果於2024年6月5日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旗下的Lancet Planetary Health上發表。
研究團隊針對2,000名年齡介乎18至29歲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南非及葡萄牙受訪者的心理狀態作出分析。浸大持續教育學院環境和人類健康研究中心主管及研究第一作者劉信信表示,在現今數碼年代,青少年傾向透過社交媒體流傳的資訊,了解不同國際局勢。但長時間過量接收相關訊息,可對其精神健康造成顯著影響,而相較年長一輩,青少年更認同道德責任,因而在氣候變化以至近年爆發的全球多國戰爭、衝突等議題上,傾向選擇關心及支持外國決策。另外現今青少年平均每天花八小時以上使用各種電子產品,頻繁使用社交媒體,可令他們有以上的行為改變。
研究亦揭示了情緒反應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存在顯著文化差異,例如中國籍受訪者會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一事有著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及對其做法構成負面健康影響有所顧慮。英國邊山大學心理學高級講師謝慧妍認為,在探討全球危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時文化及媒體因素亦應納入考量範圍。
劉信信指出,政策制定者應着手制定方針,鞏固年輕人口與綜合環境的連繫,繼而提升心理韌性以應對不同的全球危機。浸大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鍾志杰認為,全球危機的不穩定狀態深深觸動了年輕人的負面情緒,反映出他們對心理支援服務的需求,同時亦需制定策略,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相關的交流活動,從多方面了解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