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發展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 參考海外公園建樹頂步道等設施

2024年06月10日 08: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早在2017年已提出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的《可持續大嶼藍圖》,2020年計劃把石壁、水口、長沙、貝澳和芝麻灣半島連成「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包括在貝澳和水口設立以自然生態為本的可持續康樂及教育項目/活動/設施。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胡國源接受電台訪問表示,有關計劃將依山而建,減少砍伐樹木,避免破壞原有特色及價值,「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期望善用地區特色,注入可持續、以自然生態為本的休閒康樂及教育設施,他稱,辦事處人員曾到訪內地及海外多個城市的國家公園「偷師」。
他進一步指出,南大嶼長沙、石壁、水口及貝澳各有特色,當中水口和貝澳擁有濕地、河溪及林地等有逾500個動植物品種,生物多樣性相當高,生態價值高,因此將以「自然教育」作為該兩區定位。當局計劃在水口興建教育中心,並在沙坪邊陲地帶加建板道。
貝澳的發展將參考澳洲菲利普島自然公園,增設樹頂步道,避開生態價值最高的地帶,沿途提供自然生態保育資訊。由於水口是瀕危物種馬蹄蟹的繁殖地,亦是候鳥的中途補給站,當局會嘗試在特定時間,以圍欄分隔開某些生物聚居的位置,並勸喻遊客不要進入。
至於長沙,將會以康樂樞紐定位,擬在當地興建訪客中心,提供南大嶼旅遊資訊,並設餐飲和零售等設施。計劃同時參考了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的做法,擬在長沙沙灘引入登山吊椅、索道、繩索歷奇等設施。而上長沙會提供滑水、風帆等水上活動,下長沙則設親子遊樂場。
石壁擁有較豐富文化歷史,會發展成較靜態的休閒康樂地方,擬興建歷史文物徑及沿石壁水塘興建露天博物館,透過虛擬實景技術,將舊有的石壁鄉呈現在遊客眼前,另外,亦建議在水塘堤壩加建行人路,並參考日本瀨戶內海國家公園在水塘旁邊草地擺放藝術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