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衞生員擬正名「牙專人員」 確立專業地位提升應診效率

2024年06月10日 12:4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擬修例將牙科衞生員及牙科治療師正名為「牙專人員」,並設立法定註冊制度。
本港基層牙科服務需求殷切,政府4月中向立法會提交《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冀將牙齒衞生員(修例後稱牙科衞生員)及牙科治療師正名為「牙專人員」,並在修例後3年內設立法定註冊制度,及適度放寬其執業範圍。培訓牙專人員的「菲臘牙科醫院」高級牙科醫生鍾穎欣接受傳媒訪問時指, 法定註冊制度可確立牙專人員專業地位,且工作範圍放寬後,其自主性更強,有助推展一名牙醫與多名牙專人員共同運作的模式, 有助維持牙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道德操守。
鍾穎欣指,現時牙齒衞生員只需依法向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牙管會)登記一次,此後一直在名冊上,難掌握其執業情況。而牙科治療師全數受僱於衞生署,毋須登記或註冊。當有法定註冊制度,政府可望更進一步掌握業內人手的實際情況。
牙專人員自主性提高亦可提高業界應診效率,鍾穎欣指,牙醫目前要「時刻在場」,指示牙齒衞生員或牙科治療師進行洗牙及有關預防牙科護理等程序。修例後,牙專人員可獨立檢查病人口腔,並在風險為本的原則下,為簡單個案進行預防護理,也能自行為病人清潔及擦亮牙齒作拋光,並擦上氟化物防蛀等,在牙科護理服務上擔當的角色更大。而面對較複雜的個案,如為嚴重牙周病患者清洗牙肉底下的「牙腳」時,仍需由牙醫「時刻在場」監督下進行。
另外,目前專門提供「學童牙科保健服務」的牙科治療師,修例後亦不再被「鎖定」於公營體系,鍾認同其就業前景將更佳,且他們若完成牙管會的認可進階訓練課程後,除了18歲以下人士外,更可為18歲以上人士進行牙科治療如補牙等,相信將受私人巿場歡迎。
被問及此舉會否令公營人手因而流失,鍾就指新制下的牙科治療師,均持有牙齒衞生員資格,本已可在私營工作,部分人傾向繼續學童牙科保健工作。而上世紀90年代經衞生署「在職培訓」下訓練出來的牙科治療師,亦在政府服務已久,且若想有更強競爭力,在私營巿場治療成人,日後也要再通過牙管會認可的增補訓練或得到衞生署認證具備足夠知識、經驗和能力,未必會轉換跑道,故未必影響公營人手。